成大事的人是什么样的?
重读《资治通鉴》这段故事,我发现一个重要的思考:一个成大事的领导,往往具备3个特质。
如果你想成大事,一定要注意自己在这3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362年,秦国秦献公去世,他的儿子秦孝公赢渠梁继位。这时的赢渠梁年仅21岁。
21岁呀,想想我们21岁时在干嘛?还在大学里埋头书本,而赢渠梁已经成为了秦国的新君。
秦国虽然是一个诸侯国,但与其他诸侯国接触不多。为什么?因为其他诸侯国看不起秦国,将其视为未开化的夷族,鄙视他们,甚至在开诸侯国际会议时,从不邀请秦国。
秦孝公嬴渠梁决心发奋图强,整顿国家,让秦国变得强大起来,让别人再也不敢小瞧自己。
于是,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发布招贤令。
招贤令中先是陈述了秦国祖辈的荣光:秦穆公时期,秦国曾经励精图治,平定晋国之乱,称霸西戎,占地千里,被周王称赞,诸侯都来祝贺。
然而,后来经历了内部动荡,秦国在对外事务上变得力不从心,秦国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韩、赵、魏三国更是不断侵犯秦国,这对秦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耻辱。
作为秦国的新君,我决心恢复祖辈的荣光。现在,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策,让秦国变得强大起来,我愿意封他为高官,赐予他封地。
这就是秦孝公嬴渠梁的招贤令。
正是因为这封招贤令,一代大才商鞅来到了秦国。在嬴渠梁的支持下,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从赢渠梁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门道: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大事,他们什么都有什么特质。
如果你想做点事,一定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提升和精进自己:
1,借用他人的智慧。
秦国内部的老贵族思维定格了,智慧不够,无法让秦国变得强大。
而且,前一任秦献公时期已经折腾了很多年,打了大半辈子仗,一直在对外作战,秦国也并没有变得强大起来。
所以说,以前的老路是走不通了,越走越穷,越走越弱,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外部的智慧来提升自己。
对我们个人来说,其实也是一样。
如果我们现在身处困境,以前的路说明已经不好走了,这时候我们应该选择一条新路,用现在新鲜的说法叫“换赛道”。
自己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怎么办?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智慧,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好走。
2,激活你身边的人。
如果你的团队死气沉沉,或者你正身处低谷,那么你要学会激活身边的人,让他们支持你成就大事。
那么,如何激活身边的人呢?
商鞅给秦国带去了一套奖励耕战的体制,这对我们个人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
要激活身边的人,让他们帮助你,首先你自己要正向积极。要让大家看到你的决心,看到你想改变、想提升自己、想成就事业的意志。
同时,你要给予那些支持你、帮助你的人相应的回报,这样才能赢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和认可。
要想调动他人,让别人支持你,用什么呢?
当然是利益,让别人支持你把蛋糕做大,你将来怎么给人家分,这才是别人支持你的底层逻辑。
3,要有推倒一切的魄力,推翻重来的勇气。
以前的路走不通了,就要赶紧换一条路。千万不要墨守成规,不要穿新鞋走老路。
要敢于创新,敢于吸取他人的智慧,敢于请外脑来警醒自己、敲醒自己、帮助自己、成就自己,这才是成就大事的基本逻辑,这才是让企业永葆青春的秘诀。
中医中讲“通则不痛,通则不痛”,对我们事业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个阶段有问题,说明方法不对,策略不对,甚至是战略不对,一定是有问题的,那就要搞明白,想清楚,打通它,让血液循环起来,光换血没用,还得打通经脉。
如果你自己折腾了半天,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思路、方法、策略甚至战略都有问题,那么你就要果断推翻重来,借助他人的智慧,赢取他人的支持。
推倒重来,重新建立,重新制定自己的战略目标,重新借助他人的力量制定行动策略。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强大起来,成就一番事业。
总之,一句话,先打破自己的思维认知,承认自己不够优秀,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激活身边的人,你才能真正让自己的事业焕发生机,获得新生。这就是秦孝公赢渠梁告诉我们的成事智慧。
你觉得是这样吗?
观看更多《资治通鉴》的解读内容,欢迎订阅我的系列解读文章,更有深度更多干货,让你领悟领导智慧,掌握成事之道。
读史学谋略,有位又有为。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谋略智慧。
作者: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