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长城西线调查图记(120)

秦始皇长城西线调查图记

(宁夏)周兴华

(120)

(二十二)


秦始皇长城并河以东段

(黑山峡)

关于秦始皇长城“并河以东”段,《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很清楚:“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这就是说,秦始皇“并河以东”段长城从秦榆中县(今甘肃榆中县属之)开始,沿着黄河一直向东修筑,连缀到阴山(今狼山西端)。经现今考古实地调查确认,秦“并河以东”段长城遗存于今甘肃、宁夏、内蒙古黄河内岸,即自甘肃兰州开始,经白银市平川区、靖远县、宁夏沿河各市县,从内蒙古磴口县过黄河连接狼山西端秦始皇长城。现存长城遗迹、遗址断续相连,红山峡、黑山峡保存最好。

39

黑山峡宁夏中卫黄石漩调查行记

黑山峡黄石漩属于中卫北长滩末尾。我调查黄石漩长城始于20世纪70 年代初,秦长城均在黄河南岸沿河山坡一带。

本段长城在从黄石漩沟口经叉河、龙望崖至大柳树的黄河南岸,沿河路距约16里。该段河岸峰峦交错,长城建造是多种方式并用。

第一种是堵塞山槽长城,但与其他地方的此种长城有所不同。这里的堵塞山槽长城按其建置形式分为二式。第I式是单道堵塞山槽长城。在山槽中建造一道长城,墙体用天然石块垒砌,正视为倒梯形。现存遗迹有几段,其中一段上边长约3米,下边长约1米,石垒墙体厚约1米,残高约3米。第Ⅱ式是双道堵塞山槽长城。因山槽坡度过于平缓,在这种山槽中建成第一道堵塞山槽长城后,敌方仍能爬越此道长城,顺着山槽还能爬越山脊。为此,就必须在第一道堵塞山槽长城之上方,在山槽中再建第二道堵塞山槽长城,整体上组成双道堵塞山槽长城,以便彻底堵塞爬越山槽的路径,最终达到封死山槽的目的。现存遗迹位于同一山槽中,由上下两道堵塞山槽长城组成,这两道长城相距约30米。墙体均用天然石块垒砌,正视为内凹弧形墙体。第一道堵塞山槽长城约8米,残高约5米,墙厚约1米,底部留有一30厘米见方的石砌过水洞。第二道堵塞山槽长城约11米,残高约6米,墙厚约1米,底部留有一30厘米见方的石砌过水洞。

第二种是垒削低山缓坡长城和垒砌低山陡坡长城。现存遗迹长约12米,残高3至4米,顶宽约2米。

第三种是斩削山坡长城。现存遗迹其中一段长约100米,高约5米。另一段长约50米,高4至6米。

第四种是堵塞山沟长城。位于黄石漩沟口。现存遗迹为对峙于沟口的两截长城断头,总长约60米,沟南断头基宽约6米,顶宽约3米,残高约3米。沟北断头基宽约6,顶宽约4米,残高约6米。墙体由片石层、碎石层和黄土层夯筑而成,其中石层厚约25厘米,土层厚约15厘米。这一截长城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黄石漩沟口两岸的陡峭山崖上,山崖被斩削为墙,墙高约10米。这种斩削山崖又与其两侧长城相接连。

米粮营子城障。该城障在黄石漩沟与叉河口之间,建置在长城外侧的黄河沿上。城墙为黄土版筑,3米为一版,分层夯筑。夯土层中夹杂碎石片,夯层厚约15厘米。现存遗迹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20米,基宽4至8米,顶宽2至6米,残高3至6米。

【附】:黑山峡中卫黄石漩及毗连秦始皇长城调查图说


宁夏沙坡头发现战国秦长城

黄河红山峡秦皇长城遗迹

黑山峡秦皇长城遗迹

黑山峡秦皇长城遗迹

宁夏中卫黄河段黑山峡南岸秦始皇石块垒砌长城 宁夏中卫黄河段黑山峡南岸秦始皇石块垒砌长城

黑山峡秦皇堑山长城遗迹

黑山峡秦皇长城遗迹

黑山峡秦皇长城遗迹

黑山峡秦皇长城遗迹

黑山峡秦皇长城遗迹

黑山峡秦皇长城遗迹

黑山峡秦皇长城遗迹

黑山峡秦皇长城遗迹

黑山峡秦皇长城遗迹

黑山峡秦皇长城遗迹

黑山峡秦皇长城遗迹

(转载请署名原作者及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5

标签:长城   榆中   中卫   黄石   图记   山峡   黄河   西线   宁夏   石块   墙体   遗迹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