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世界的香云纱,其“原点“究竟在哪里?
10月11日晚,“天下莨纱·源出樵山”南海西樵山香云纱全球招商大会暨时尚大秀在西樵盛大举行。活动主办方鲜明地亮出了一份最新研究成果:西樵山是香云纱最初的起源地、重要核心技术的出现地,技艺与产业的孕育、发展、传承在此从未间断,因此是当之无愧的香云纱原点。
西樵山是“天下之西樵”,香云纱也是世界的香云纱。对于西樵山乃至南海来说,“香云纱原点”既是历史底蕴的沉淀,也是产业链条的关键,更是人文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正如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所说,“守护香云纱就是守护南海生生不息的精神根脉,发展香云纱就是发展南海特色鲜明的人文经济,投资香云纱就是投资南海活力无限的璀璨未来。”
这是西樵山香云纱原点的深意所在。
10月11日晚,“天下莨纱·源出樵山”南海西樵山香云纱全球招商大会暨时尚大秀在西樵盛大举行。
历史原点
西樵山下,西江、北江水千年不息。从桑园围到桑基鱼塘的生态系统,给香云纱的出现与流行创造了天然的沃土。以西樵山为中心,南海有“千万薯莨、千里河泥、千亩晒场”的香云纱资源基础。
由西樵镇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城市智库,组织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企业调研形成的《西樵茛纱,品冠天下——西樵山香云纱起源蓝皮书》认为,西樵山香云纱是根植于南海西樵山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以纱罗织造技艺和天然染整工艺为核心的非遗丝织品,它是中国丝绸文化的活态瑰宝,其保护与传承工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姜会钰发布蓝皮书。
“香云纱原产地且核心技术均在西樵山。”作为调研组成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姜会钰在招商大会现场发布了这份蓝皮书。
根据蓝皮书研究,《广东省志·丝绸志》《南海县志》《顺德县志》等权威史料一致确认,香云纱原产且核心技术掌握于西樵。在历史上,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的传承主要分布在西樵民乐、百东等地。作为“中国现存唯一纯植物染料工艺的丝绸品类”,香云纱采用“薯莨染液+珠江河泥”的染色工艺,该工艺的核心技术—标梭平纹机改革、“马鞍丝织提花绞综”等由南海西樵民乐儒林村程氏家族创制、改良创新。
在当代传承上,由于张绍景等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传统的西樵山香云纱技艺得以完整复原,保留了传统工艺精髓。2012年,香云纱传统木织机在西樵百东复原成功。此外,通过中法设计合作等机构的创新实践,古老技艺近年来继续焕发新生,表现出前沿的国际化设计思维和现代时尚气息。
历史事实显示,在香云纱的发展历史中,西樵山扮演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是香云纱发展的“原点”。
产业原点
如果只是陈列在博物馆、艺术馆供人欣赏,那么香云纱可能并不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兴趣,南海也不会专门为西樵山召开一场全球招商大会。
香云纱的价值必然要在市场热度上、在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上体现。
看过往。明清时期,南海民乐作为广东最大的土丝集散地,香云纱产品在此汇聚后运往各地。民国时期,香云纱每匹售价可达白银12两,“价比黄金”。到1950年,据《广东省志·丝绸志》记载,全省莨纱产量为9800匹,“南海县西樵山周边民乐、官山等地所产莨纱,质地最佳,产量约占全省十之七八”。
看今时。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升级双轮驱动,西樵山香云纱正从单一面料生产向设计、文化、旅游全链条延伸。目前,南海已集聚部分核心企业及机构,既有坚守非遗传承的莨纱品牌,也有电商直播标杆,“生产+推广+文旅”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前段时间,西樵山香云纱在巴黎艺术时装秀上亮相,本土品牌“万象有衣”也受邀参加丹寨国家级非遗年会。
如今,南海西樵山香云纱产业“生产+推广+文旅”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看未来。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在大会现场发布了《南海区西樵山香云纱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一批覆盖全产业链的重要香云纱项目,也在现场启动、签约或发布。
一批覆盖全产业链的重要香云纱项目,在现场启动、签约或发布。
根据行动计划,南海将立足“千万薯莨、千里河泥、千亩晒场”的独特香云纱资源禀赋,着力构建西樵香云纱“3+3+3”产业发展工作体系,到2027年底,实现西樵山香云纱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引育不少于25家品牌企业,香云纱相关商品交易额不少于30亿元,打造不少于5个产业特色园区,形成产业要素优势突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香云纱产业集聚区。
“天下莨纱,源出樵山。”南海不仅有独一份的资源,还有实打实的行动,更有广开大门与海内外一起将产业发展壮大的诚意。
精神原点
任何事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出现,都绝不是偶然。南海乃至佛山之有香云纱,就像南京有云锦、成都有蜀锦、苏州有宋锦。
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西樵山香云纱的价值都不仅仅是经济或产业的,更是深深植根于人的生活与生产方式,是一个时代人文精神的具象显现。蕴藏在香云纱中的智慧、精神与品格,正是西樵山乃至南海一路向前、跨越发展的力量源泉。
蕴藏在香云纱中的智慧、精神与品格,正是西樵山乃至南海一路向前、跨越发展的力量源泉。
这种精神,不仅在于以“天人合一”的理念改造自然,基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巧妙利用,依托桑基鱼塘生态系统,通过河泥、薯莨与阳光共酿瑰宝;还在于以改革创新的理念洞察市场,始终从穿着者的需求出发,以数代匠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技艺淬炼至臻,赋予织物以透气舒适的特性;更在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通过对非遗智慧、地域基因、匠人精神与东方美学的融合,创造了独特的岭南风韵。
尤其是站在当下,南海全力践行人文经济学,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香云纱产业一头连着传统文化技艺,能在传承发展中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精神动力,提升“人文效率”;一头连着现代文化产业,通过产品创新与美学赋能,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实现“人文效用”。
西樵山香云纱,可以说是南海整个地方精气神的一个代表,是南海从古至今契合与践行人文经济理念的典型。
随着香云纱文化与产业的复兴,不断跃向站上中国丝织最高舞台,南海人文经济也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期,加快实现从制造业先行者向人文经济先行者的蝶变。
撰文:熊程
摄影:戴嘉信
【作者】 熊程;戴嘉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