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速冻模式”已开启!“温暖过冬”的健康指南请收好!

上周末,新一股强冷空气抵达京城,气温明显下降,今日白天最高气温已降至4℃。大风蓝色、寒潮蓝色预警中,今天北风依旧较大,风寒效应明显。

“速冻模式”下,如何保证温暖和健康,一起来看↓↓↓

穿衣有讲究

遵循“洋葱穿衣法”

天再冷,也不要采用多层紧紧包裹的穿搭法,这会让衣服间的空气变少,无法隔绝冷空气,也会限制血液循环,保暖效果反倒不好。

我们穿衣可以遵循“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选择透气吸汗的保暖内衣,中层穿保暖性强的毛衣、抓绒衣、马甲等,外层穿羽绒服。如果室外气温不低但是风力较大,可以选择薄款羽绒服+防风外套,既保暖又不会太厚重。

这样的穿着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随时灵活增减,避免出汗后受风感冒。

重点部位别漏风

头部、颈部、腰部、脚踝是“抗寒薄弱区”。头部受凉易引发头痛,建议戴针织帽;颈部受凉可能引发颈椎病,可搭一条薄围巾;脚部保暖可穿加绒厚袜,避免穿露脚踝的鞋子。

老人小孩避免过度包裹

老年人的代谢较慢,小孩的活动量较大,过度包裹反而容易出汗,增加感冒风险。

建议老人和小孩比成年人多穿一件薄衣,重点保护头部和脚部。以手脚不凉、后背无汗为合适标准。

饮食加调理

多吃“温性”高蛋白食物

适当吃牛肉、羊肉,以禽肉、鱼肉等高蛋白食物为主,搭配萝卜、山药等蔬菜,煮成汤羹或焖菜,既能补充热量抗寒又能养护脾胃。

喝对“水”更暖身

40~50°C的白开水最佳,避免刺激食道;老年人可以泡点生姜红枣茶、桂圆枸杞茶帮助身体驱寒暖身;小孩容易上火,平时以喝温开水为主,饭中喝一些汤羹。

少吃“生冷寒凉”

刚从冰箱取出来的水果、冷饮、凉拌菜尽量少吃,避免刺激肠胃,引发腹泻或胃痛。

可以把苹果、梨煮成汤或蒸着吃;酸奶提前从冰箱中取出,放至室温或隔水烫温(加热不要超过体温,避免杀死益生菌)。

特殊人群多留意

降温是感冒、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老人和慢性病患者必须做好预防。

预防温差型感冒

室内外温差大时,出门提前10分钟穿好外套,避免突然暴露在冷空气中;回家后别急着脱衣服,等身体适应室内温度再慢慢减,减少因温差造成的感冒。

关注心血管健康

低温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要按时服药;如有条件,每日固定时段测量并记录血压变化。

避免过早晨练,建议等太阳出来、气温回升后(上午10点后)再运动;运动前先做10分钟热身,防止突发不适。

保护呼吸道和关节

哮喘、关节炎患者,出门要戴口罩,阻挡冷空气刺激呼吸道,出门可戴护膝,避免冷风直吹引发疼痛。

供暖季的室内防护

冬季供暖后,常常有人会“口干舌燥、咽喉肿痛”,这是因为供暖以后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干燥,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我们应做到:

1 控好室内温度湿度

室内暖气开放时,室温在18℃~24℃之间、湿度50%~60%为宜。我们可使用加湿器或摆一盆水,也可摆放如绿萝、吊兰等大叶绿色植物,来改善室内环境湿度。

2 常开窗通风换气

冬季风大、气温低,我们常常因为怕冷而门窗紧闭,这样会导致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存留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灰尘。因此,我们应定时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一般在太阳升起不太冷时开窗通风,每次开窗时间不少于30分钟。开窗时,老人孩子远离风口。

3 合理膳食补足水分

在供暖期间,温暖干燥的空气会导致体内的水分流失,应多喝水进行补充。多吃能够生津、润燥的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饮或少饮酒。

图文来源:健康中国、沈阳日报、气象北京

AI生成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养生   北京   温暖   模式   指南   健康   气温   室内   温差   保暖   小孩   空气   湿度   头部   包裹   室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