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都走不稳,全程开原音假唱,还想去鸟巢开演唱会,谁给的勇气?

那艺娜的演唱会在此前连续上演两月,观众却早已不再为她的“歌声”而来。

舞台上的她对口型对得娴熟,背后传来的却是清澈的童声,一场荒诞的假唱秀在嘘声和笑声中落幕。

就在观众频频吐槽她“连站都站不稳”时,她却公开喊话“目标是鸟巢”。

1

那艺娜在杭州的演唱会现场,一段原声对不上口型的演出视频迅速在社交平台发酵。

当《苹果香》的童声原唱在音响中响起时,舞台上的她依旧不慌不乱地做着标准口型,全场观众瞬间哄笑。

视频发布后,不少网友直言“离谱”,甚至调侃她“婴语说得真好”,还有人截图做成表情包四处传播。

面对如此明显的假唱,她的团队却一口咬定是“音响师操作失误”。

但从全场未暂停播放、她配合得天衣无缝的表演节奏来看,所谓“技术问题”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更关键的是,这并非她第一次被抓包假唱。

过往演出中,她多次出现口型与声源对不上的情况。

从动作到节奏,从舞步到眼神,都透着一股机械式的程序感,毫无表演的自然与现场的激情。

而她的舞台能力,同样让人质疑。

动作僵硬、节奏错乱,在多场直播中还曾被网友指出“跳舞顺拐、站不稳”,连基础的肢体协调性都无法保障。

即便如此,那艺娜的线下演唱会依然遍地开花,场场售罄。

一线歌手级别的票价,不少中老年粉丝买账,年轻观众则以“看乐子”的心态到场拍照发梗图。

娱乐成了笑料,假唱变成表演,现场嘘声与掌声并存,演变成一种另类的热度。

只不过,这份热度不再是对“才艺”的认可,而是对“翻车”场面的围观和消费。

在社交媒体上,那艺娜已经不只是“假唱歌手”,而是“抽象网红”的代表符号之一。

表面上是在唱歌,实际上是在直播流量时代的浮夸与扭曲。

2

那艺娜的走红并非偶然。

最初,她以“俄罗斯娜娜”的身份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自称俄裔,留着金发,讲着夹杂腔调的“俄中混合语”,打着“异国风情”的标签吸引中老年粉丝。

她以俄罗斯人的身份卖“进口特产”,结果被扒出所谓进口食品实为东北土产。

人设崩塌后,账号被封禁。

她没有停下,换马甲以“大中国娜娜”名义回归,继续直播带货,只是关注度迅速滑落。

真正让她翻红的,是2022年那首出圈的《爱如火》。

旋律简单、歌词直白、演唱跑调,却因其“洗脑”属性迅速在短视频平台爆火,播放量突破50亿。

她的“独特嗓音”被包装成一种“土味风格”,歌词中来回重复的几句话,成为全民调侃的对象。

随后,她趁热打铁推出《坚强笨女人》、《爱错了》等多首风格雷同的单曲。

虽然在专业层面上难以称之为“作品”,但足以满足短视频平台碎片传播的需求。

她通过直播PK、与网红骂战、在直播间频繁输出争议言论等方式,牢牢占据热榜。

一边是故作霸气地对粉丝“开麦”,一边是以“东北土妞”的形象博同情,她不断制造话题,制造矛盾,从而稳住自己的流量池。

她甚至在直播中公开表示“哪天真去鸟巢开唱也不是没可能”,引来网友的一片“谁给你的勇气”。

而她的粉丝画像也极具分裂。

一部分是中老年观众,喜欢她“不装、不端”,觉得她接地气。

另一部分是年轻人,以“整活”为目的,把她当作“人类迷惑行为图鉴”的素材库。

他们围观、模仿、做搞笑视频,却未必认可她的歌声。

正是这群人的流量推动,让平台持续推送她的作品与直播,使其陷入一个“自我放大”的虚假繁荣之中。

此时的那艺娜,早已脱离了歌手的本职,成为一种“符号”,一种可以炒作的流量工具。

她不需要作品质量,只需要不断制造热度——哪怕是假唱、翻车、骂战,也能换来点赞和打赏。

3

鸟巢,是国内演艺圈公认的“金字塔尖”。

张学友、周杰伦、张杰、林俊杰等顶级歌手,都曾以在鸟巢开唱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鸟巢开唱门槛远不止名气,更多考验的是票房号召力、作品积累、专业能力以及社会认可度。

那艺娜的“鸟巢宣言”,既荒谬又讽刺。

她没有原创音乐的深度,没有演唱能力的积淀,甚至连舞台完整发挥都做不到,却仍然敢于喊出这个目标。

这种“迷之自信”,并不是源于实力,而是出自流量数据的错觉。

短视频平台算法机制以播放量、点赞量、评论热度为导向,忽视内容质量与艺术水准。

只要话题热度持续,平台便会推流加权,只要有粉丝互动,再荒唐的内容也能换来流量。

于是,一个靠着假唱和争议言论成名的网红,也敢对标专业艺人,妄图站上最高舞台。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

从何秋亊到旺仔小乔,许多靠算法火起来的“伪艺人”在一夜间封神,也在一夜间崩塌。

表面看是“全民参与”,实际上却是“审美退化”。

观众在围观中娱乐,在调侃中消费,但这种不断追求流量刺激的生态,正在侵蚀行业根基。

当越来越多的所谓“歌手”连最基本的音准都达不到,却依然能卖票开唱,当真正用作品说话的人反而被算法淹没,整个演唱行业的评价标准正在被重塑。

而这背后,是平台鼓励“敢作敢为”的机制在助推,是部分观众纵容“整活式走红”的现象在泛滥。

在这样一个充满泡沫与戏谑的生态里,那艺娜成为了某种“成功学”的样板——尽管内容空洞、表现乏力,但只要能博眼球,就有市场。

这不仅误导了无数年轻创作者,也模糊了“表演”与“表象”、“歌手”与“噱头”之间的界限。

而她所喊出的“鸟巢梦”,并不只是一个笑话,它昭示着当下某些价值观的荒诞走向。

结语

娱乐行业的舞台,不该只属于流量,更应是作品和能力的比拼场。

当假唱成了常态,那艺娜所代表的,并非“梦想”,而是行业的一面镜子。

若热度取代了才华,舞台终将失去它原本的分量。

参考资料

网红那艺娜演唱会假唱,不能为了流量“昧了良心”.红网 [引用日期2025-05-27]

【大中国娜娜】的巡如演真的来了.微博 [引用日期2025-06-1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30

标签:娱乐   开原   鸟巢   全程   勇气   流量   观众   热度   歌手   平台   口型   粉丝   舞台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