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27岁的蔡磊为一组网红打卡照片,闯入七娘山望归郎未开发区域。
就在蔡磊与女友分享完山上的景色没多久,他便失去了音讯,然而再次发现他的踪迹时,已经过去整整70天。
从鲜活生命到冰冷灰烬,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总有人把网红打卡地当作生命的终点?
编辑:7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风里有海水的咸味儿,这是8月10日下午的深圳七娘山,蔡磊的生命还剩下最后几个小时。
他把白色轿车停在角落,背着黑色双肩包,手里攥着手机,屏幕上是旅游博主的攻略,那上面写着“望郎归山顶,能拍整片蓝眼泪海岸线”。
他沿着游客踩出来的小路往上爬,近3小时后,他终于站在山顶的大石头上,掏出手机给女友发了张自拍照,他穿着浅灰色T恤,笑着比耶,背景是一望无际的海。
女友回了句“宝贝真棒,早点回来”,可等她下午6点再发消息,蔡磊的微信再也没回复。
第二天早上,蔡磊的同事发现他没上班,打电话没人接,赶紧联系他女友,两人一起报警,警方调看停车场监控,发现蔡磊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下午4点多,朝着望郎归的海岸线方向走。
接下来的日子,100多名搜救人员带着5架无人机进山,沿着海岸线、树林、悬崖边地毯式搜索,可山里的树比人高,草比膝盖深,连个脚印都没找到。
蔡磊的哥哥带着父母从湖南老家赶过来,眼睛熬得通红,8月17日在网上发了寻人启事:“只要能找到我弟,活的给10万,死的给2万”。
可哪怕有网友帮忙转发,还是没半点消息,直到10月20日警方的DNA检测结果出来了,确认遗体就是蔡磊。
他的家属捧着骨灰盒,在停车场烧了纸,妈妈哭着说:“我儿的衣服还是我洗的,怎么就变成灰了?”
警方说蔡磊是从约10米高的悬崖上掉下去的,身体被大石头压住,所以搜救队一直没发现,至于他的手机,警方在现场附近的草丛里找到了,屏幕碎了,电池早就没电。
里面的照片还停留在8月10日下午4点15分,那是他刚到山顶时拍的海,景区这边加派了保安在望郎归入口值守,还贴了更大的警示标语:“未开发区域,禁止进入,违者后果自负”。
可还是有游客偷偷往里走,保安劝的时候,有人说:“我就拍一张,很快回来”,这真的只是一场意外吗?
还是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早已埋下了“明知故犯”的种子?
望郎归这个“网红点”,早就被驴友提醒过危险,去年就有游客在那里滑脚擦伤,今年3月还有人迷路被困4小时,为什么还是有人去?
因为旅游博主的图里,只拍了蓝得像宝石的海,没拍脚下松动的碎石,只写了“半小时就能到”,没写“路是游客踩出来的,根本不是正规步道”。
蔡磊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南太行的男大学生、雪山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都是为了“出片”忽略了安全。
再看蔡磊的情况,他8月10日下午1点30分停车,爬3小时到山顶,说明他体力不错,但可能没做攻略,没开发的地方没有路标,手机在山里信号弱。
他发完照片后可能想往更偏的地方走,结果踩空掉下去,为什么70天才能找到?因为他掉的地方是大石头下面,被杂草挡住了,无人机的热成像也没扫到。
深山里的“隐蔽点”,比想象中难搜,还有他的手机,家属说“其他东西都在,就少了手机”,网友猜是不是被人捡了。
但警方说那个地方很少有人去,更可能是掉下去时手机从口袋里掉出来,被雨水冲进了海里,毕竟深圳8月多台风,暴雨会把东西冲得很远。
真的别再信“网红点=好看=安全”了,蔡磊的悲剧不是“意外”,是“明知故犯”,他知道望郎归是没开发的地方吗?
可能知道,但觉得“自己小心点就行”,可山里的危险从来不是“小心”就能避免的:松动的石头、滑溜的苔藓、没信号的手机,任何一个都能要了你的命。
独自爬山更傻,你摔了没人扶,迷路了没人帮,连求救都做不到。
这背后,藏着一个更残酷的真相,我们不是在消费风景,而是在消费一种被精心包装的“安全的冒险幻觉”。
每一次点赞,每一次转发,都在为这个幻觉买单,而代价,可能是真实的生命。
想象一下,深夜11点,你刷到那张照片,海是蓝宝石,风是棉花糖,你的手指在“想去”和“算了”之间犹豫,这时候,算法这个家伙,比我妈还懂我,但它只想让我花钱,不想让我活着。
它知道你喜欢什么,它知道什么能让你心跳加速,于是,它把成千上万张“成功打卡”的美图推到你眼前,却过滤掉了那些失败、受伤、甚至永远回不来的人。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的陷阱,我们只看到了站在山顶微笑的人,却没看到掉下悬崖的,我们只看到了美照,却没看到美照背后的“危险回音室”效应。
在这个回音室里,冒险被美化,谨慎被嘲笑,流量奖励着那些最勇敢的“表演者”,而安全提醒,因为太无聊、太扫兴,被算法无情地踩在脚下。
博主们也不是坏人,他们只是在分享美好,但在这个流量游戏里,他们必须更刺激、更独特、更“出格”才能脱颖而出,于是,未开发的“野景”成了最好的道具,冒险成了最吸睛的商品。
平台呢?平台在忙着数钱,它给你贴上“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标签,然后精准地把更多类似的内容塞给你,让你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你消费着“勇敢”的人设,博主收割着流量,平台赚取着利润,而真正的风险,被悄悄地外部化了,由你自己,和你的家人来承担。
这背后,是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流量经济(根本原因)→风险激励扭曲(直接原因)→“安全的冒险幻觉”形成(心理机制)→“明知故犯”决策(行为表现)→悲剧发生(最终结果)。
我们总以为科技给了我们翅膀,可以飞到任何地方,却没发现,这双翅膀有时候会带我们飞向悬崖。
手机这个小小的屏幕,它连接着世界,也隔绝了真实,它给了我们导航,却没给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它让我们看到了远方的风景,却让我们忘记了脚下的危险。
蔡磊的手机,最后定格在下午4点15分的那片海,那片海,美得像一个谎言,一个我们心甘情愿相信的谎言。
而另一边,10月7日失踪的饶某某,搜救队还在找,他的姐姐说,弟弟是做销售的,平时喜欢爬山,那天带了一瓶水和一个面包,没带充电宝,手机没电后就联系不上了。
截至10月底,搜救队已经搜了20多天,还是没找到,这又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悲剧,又一个被“安全的冒险幻觉”吞噬的灵魂。
景区加派了保安,贴了更大的标语,但这些“低权重”的安全信息,如何能对抗海量的“高权重”美照?
这就像在糖果店里放一张“蛀牙警告”,谁会看呢?
我们拍照,不是为了记录美,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来过。
我们分享,不是为了传递快乐,而是为了索取点赞。
我们冒险,不是为了体验生命,而是为了表演勇敢。
这就是现代性风险悖论,科技越发达,我们个体对风险的感知反而越迟钝,对自然的敬畏也越缺失。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可以去征服一切,包括自然,但自然,它从来都不是可以被征服的对象,它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是需要我们去融入、去倾听、去尊重的伙伴。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炫耀自己“征服”了某座山峰时,我们其实是在表演一种对自然的傲慢,这种傲慢,最终会反噬我们自己。
有人反驳说,这只是意外,是个例,不能因为个别悲剧就否定探索精神,但真的是这样吗?
当“意外”反复上演,当“个例”层出不穷,我们就必须承认,这背后一定有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在起作用。
规律就是,当我们把自然当作表演的舞台,当我们把生命当作流量的筹码时,悲剧就成了必然的结局。
望郎归的“历史黑料”也证明了这一点,去年游客擦伤,今年3月有人迷路,危险一直都在,只是被我们选择性忽略了。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叙事,一种从“征服自然”到“融入自然”的叙事转变。
想象一下,一个专业的探险家,他在出发前会研究地图、天气、路线,他会带齐装备,他会敬畏自然的力量,他的目标不是在山顶拍一张照,而是体验整个过程,与自然进行一次深度对话。
而一个网红打卡者,他的目标只有一个:照片,为此,他可以忽略一切风险,因为在他的世界里,照片的价值大于生命的价值。
这两种心态,决定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我们必须重建与自然的对话,这种对话不是征服与被征服,而是平等与尊重,不是索取与掠夺,而是欣赏与守护。
这种关系的错位,才是所有悲剧的根源。
那片海,终究还是吞噬了那个27岁的年轻人。
在停车场,妈妈把脸埋在骨灰盒上,肩膀一抽一抽的,没有声音,但那股压抑的悲伤比任何哭喊都更让人心碎。
那盒冰冷的灰,曾是她亲手洗过、叠好、装进行李箱的衣服,曾是一个会笑着比耶、会跟女友说“我到了”的鲜活生命。
这声哭喊,是对所有“安全的冒险幻觉”的终极控诉,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拷问。
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是那虚幻的点赞,还是真实的幸福?是那短暂的炫耀,还是长久的陪伴?
答案不言而喻,但我们常常在欲望的洪流中迷失,忘记了最朴素也最珍贵的道理。
真正的勇敢,不是走向未知的悬崖,而是牵着家人的手,走在洒满阳光的大路上。
真正的美好,不是在朋友圈里展示的惊险瞬间,而是在平凡生活中感受到的点滴温暖。
如果你真的热爱山川湖海,请选择一种更负责任的方式去接近它,比如,去那些开发好的景点,比如七娘山的地质公园,那里有正规步道、有指示牌、有工作人员,哪怕你走累了,也能找地方休息。
蓝天救援队也提醒过,户外徒步至少三人结伴,还得下载离线地图备用,这些看似繁琐的准备,恰恰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别让“网红照”变成“家人的痛”,别让你的“勇敢”,成为家人永远的伤痛。
敬畏之心,是我们在数字时代最稀缺的品质,也是我们通往美好唯一的路。
这条路,也许不那么刺激,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它能带我们平安回家,回到那些真正爱我们的人身边。
这,才是所有旅行和探索的最终意义。
我们消费的不是风景,而是一种被精心包装的冒险幻觉,代价却可能是真实的生命。
未来的风险,不再来自深山,而来自被算法塑造的认知,重建与自然的对话,是唯一的解药。
你手机里收藏的网红打卡地,哪一个让你心动又心慌?欢迎分享你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