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妙
赵本山退出央视春晚这件事,这几年一直流传得神乎其神,
有人说是因为和宋丹丹合作闹掰了,也有人说是因为和范伟兄弟情断,
总之各种版本都把矛头对准了他的老搭档。
但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从当时媒体的多方报道和后来的细节曝光来看,
真正让他离开这个舞台的,是2012年春晚换上新导演之后进行的改革。
实质上,与所谓“兄弟情断”无关,问题在于春晚后台的风向转变。
赵本山登上春晚舞台本身即为传奇。
1990年带着小品《相亲》第一次走进央视演播厅的时候,
那时的他还是东北小有名气的民间演员,
一身黑土地的土味儿幽默把“徐老蔫”这个倔又逗的角色演活了。
全国观众看完都乐疯了,谁也没想到这东北大叔能把小品演得这么有滋有味。
真正让他坐稳“小品王”位置的是《牛大叔提干》。
他在里面演个农村大叔,被请去给领导装场面,
结果发现干部虚报业绩、打肿脸充胖子,
一句“扯蛋”的台词把观众笑出眼泪,又让人心里发沉。
这种带着泥土味儿的讽刺,成了他的独门招牌,
往后每年春晚,观众就跟等过年吃饺子似的盼着他,
“没赵本山的春晚就像少了道硬菜”,这话在老百姓嘴里传了好多年。
那时候的赵本山在春晚后台有多“横”?
行内人都知道,新导演上任头一件事就是去沈阳拜访他,
剧本审查基本一路绿灯,压轴演出更是雷打不动。
从《卖拐》里忽悠范伟的“大忽悠”,
到《不差钱》里带着小沈阳“跑偏”的赵本山,
22年里他的小品成了春晚收视率的保障,
观众记住的不只是他的台词,还有他身边换了又换的搭档。
范伟、高秀敏、宋丹丹,个个都是角儿,
观众看着他们在台上插科打诨,还以为这铁三角能一直演下去。
可观众不知道的是,这些搭档的离开根本不是外界传的“反目成仇”。
就说范伟,2005年演完《功夫》后慢慢淡出春晚,
后来他自己澄清,说是想专心拍电影,当时跟赵本山打了招呼,
大哥也点头同意了,“我一直把他当大哥看,哪来的矛盾?”
至于宋丹丹,2009年演完《不差钱》后说啥也不登台了,
观众以为是跟赵本山吵翻了,其实她就是觉得“小品太累,每年都像扒层皮”。
后来赵本山带小沈阳、丫蛋这些徒弟上台,偶尔失误被吐槽“没以前好笑”,
外界就把账算到“搭档不和”上,纯属想多了。
搭档换了一茬又一茬,赵本山在春晚的地位依旧稳如泰山,
真正让他下不来台的,是2012年那个连面都没主动见他的新导演。
2012年哈文接棒春晚导演,行内人都等着看新导演上门拜访的老规矩,
结果她愣是没主动联系赵本山,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
哈文对所有节目一视同仁,剧本该审还得审,顺序按实力排,
以前那些“特殊待遇”说没就没了。
赵本山自己后来也提过,那年头一次觉得“春晚的舞台好像不是自己家的了”。
2012年哈文团队刚立住规矩,赵本山心里没底,还是带着团队扎在北京搞创作,
熬了一个多月拿出的本子,审片会上直接被打了回来。
哈文团队说“笑料不足,没以前那股劲”,
他不服气,又改了三稿,最后还是没通过,
那年春晚他头一回没露面,对外只说“身体不舒服”。
到了2013年,他觉得得扳回一局,从十月就关起门写剧本,
《好人赵大海》里演个热心肠的小区保安,
带着徒弟们排了俩月,结果审片时又被泼了冷水。
其实赵本山心里清楚,两次节目被毙,
不只是“没达预期”那么简单,是他和哈文的路子根本对不上。
哈文接掌春晚后,老说节目得“宣传正能量”“强化教育意义”,
舞台上要多些积极向上的东西,不能光逗乐。
可赵本山就不这么认为,
他老跟团队念叨,“小品是逗人乐的,不是上思想品德课呢”,
观众过年守在电视前,图的就是一个乐呵,谁还跟你扯这些大道理?
他擅长的接地气幽默,在正能量标准下显得不合时宜,
艺术理念的矛盾使他的小品在春晚舞台日益难以为继。
赵本山两次退出春晚,对外都是身体原因,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给彼此留个面子而已。
毕竟连续两年用心良苦的作品都被毙掉,换成谁心里也不会好受,
与其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继续“拧巴”,倒不如干脆转身离开。
赵本山离开央视春晚后依旧活跃,他携徒弟们亮相辽宁卫视春晚,
继续演绎东北幽默风格,观众依然认可。
后来他就把重心转向了拍电视剧,《乡村爱情》一拍就是十几年,
成了很多人每年必追的“下饭剧”。
前两年拍《鹊刀门传奇》,又用武侠加喜剧的路子火了一把,
这说明他的幽默走到哪都有市场,离开央视春晚,他的路子反而更宽了。
赵本山退出央视春晚舞台,恰逢春晚重大转型期。
哈文当年的改革,不光是改了节目审查的规矩,其实是给春晚换了个调。
以前大家看春晚,图的就是个热闹、乐呵,
不管是讽刺点啥还是逗个乐子,能让人笑出声就行,
现在更讲究节目得有主题、有导向,得传递点啥,
这两种路子撞到一起,难免有磕碰。
不过话说回来,哈文的改革也不是没道理,
毕竟时代在变,春晚得跟着观众的需求走,
节目规范化了,也能让更多新面孔有机会上台。
而赵本山呢,就算不在央视春晚露面,
他留下的那些经典小品,早就成了几代人的春节记忆。
就像过年吃饺子,不一定顿顿有,
但想起饺子,总会想起那个穿着中山装、操着东北口音的“小品王”,这就够了。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