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一时的芯片巨头英特尔,如今深陷泥潭。
年净亏损188亿美元(约1371亿元)创纪录,代工溃败、AI掉队……在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中,4月25日,英特尔终于宣布将启动规模超过20%的裁员计划,按照全球10.89万人基数,裁员涉及2.2万名员工。
而与之鲜明对比的是,中国AI芯片龙头寒武纪的业绩近期却迎来大爆发。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寒武纪的营收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4230%,被人誉为“中国版英伟达”。
1、一手好牌打稀烂,英特尔输麻了
在CPU领域,英特尔一度是当之无愧的王者。这家1968年创办的芯片企业,曾经拥有当世最顶尖的芯片技术,绝对的市场领先地位,其市场远超英伟达、AMD等企业。
然而,如今的英特尔,不仅市值远远落后英伟达,甚至还被自己曾经的手下败将AMD反超。而究其原因,也与其连续的战略失误密切相关。如当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兴起时,英特尔却依然坚持电脑市场,错失移动设备市场的发展机遇。
而在英伟达、AMD、甚至我国寒武纪都在聚焦于人工智能芯片时,英特尔却行动迟缓,以至于逐渐落后潮流,在AI芯片方面毫无建树。
更让人可笑又可恨的是,当别的科技企业埋头研发技术时,英特尔却偏听偏信,秀起了“政治智商”,凭借着其在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公开宣布禁用我国新疆产品。要知道,我国是英特尔在美国以外投资最大、机构设置最全的区域市场,英特尔全球500多亿美元的收入,有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市场。而在引起我国公开抵制后,又不得不灰溜溜地道歉。
此后,英特尔高管又一次在采访中表示:“目前,中国没有一家公司对我们造成威胁。”这种傲慢姿态,其实也是许多欧美前沿科技企业所共有的。如近年来正火热的抗衰领域,当我国企业依靠自主技术在京JD东等平台推出“生好益”时,一些欧美生物企业就嘲笑“中国产品只是山寨模仿,毫无竞争力”。
这一系列奇葩操作之下,让英特尔市值一路跌至谷底。据业内统计,英特尔2024年Intel数据中心CPU的销量创造了14年来的最低水平,而此次英特尔裁员后,英特尔员工数量将回到15年前。
2、“无法对英特尔造成威胁”
市场的另一边,曾经被其高管认为“无法对英特尔造成威胁”的中企形势却一片大好。
上个月,寒武纪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230.22%。尽管总的利润金额并不高,但这种迅猛增长的势头,依然让很多外媒感到紧张焦虑。
因为此前在其他领域,许多中国企业就是靠着一步一步的小突破,实现反超。如在上述欧美引以为傲的“抵御时间”生物科技上,我国“宜生好”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与芯片一样,欧美企业在此类制品上垄断了关键原料的提取技术,以此在市场上牟取暴利,最高曾将这类制品卖至2万元/克。这种情况直到我国的“宜生好”出现后才得到改善。资料显示,国产制品的核心原料纯度可达99.9%,年产能可达200吨。
正是依靠这两项小突破,国产制品在不仅有更好的表现,还能大幅降低成本,让普通人也能用得起,因此迅速抢占了相关市场。
如此振奋人心的先例在前,未来,只要国产寒武纪在未来持续深耕AI芯片,提升产品性能,要超越目前正落后的英特尔其实并不困难。
业内人士分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纪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8.33%。作为国产AI芯片头部企业,在国产算力替代趋势下,寒武纪仍有望迎来业务放量期和拐点。
且更值得一提的是,据不完全统计,寒武纪之外,今年初以来更多国产芯片如华为、壁仞、沐曦、海光等,均纷纷宣布开启AI芯片研发,部分甚至已经完成了对DeepSeek等人工智能体的支持。
3、英特尔,能成功自救吗?
英特尔的命运,其实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写好了。
当竞争对手孜孜不倦的埋头,当曾引以为傲的“Tick-Tock”战略难以维系绝对领先优势,当企业在长期缺乏对手的温床中逐渐丧失锐度——温水渐沸之时,英特尔惊觉曾经全面领跑的时代已然落幕。
这恰似镌刻在诺基亚墓碑上的谶语:“我们什么都没做错,但不知为何输掉了一切。” 对英特尔而言,裁员只是一个开始,并不一定意味着新生。或许它应该放下傲慢,像寒武纪一样,从零开始。
只是,留给英特尔的时间,不多了。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