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芳 通讯员 宋维俏 张熔娇
9月16日,光明区首个自闭症儿童关爱服务点——“星星驿站”在光明街道东周社区正式揭牌成立。
据悉,“星星驿站”自9月8日起开业试运营,秉持“公益+普惠”理念,采取“初筛+专业干预”“托管+亲子辅导”服务模式,为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康复干预、家庭教育指导及特殊托育、心理咨询等一站式支持,初步建立起社区化、可持续的关爱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街道今年通过“两社三中心”“邻里之家”等阵地建设,系统布局自闭症儿童“便捷康复+专业康复+深度康复”服务网络,19处阵地中就有3处已纳入自闭症儿童关爱服务内容。
“公益+普惠”,助力服务可持续化
“星星驿站”也是全区首个“公建民营”的邻里之家,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负责驿站整体运营,链接“大米和小米”等专业康复机构,以社会企业“公益+普惠”运营的方式,提供自闭症儿童免费心理咨询筛查和初期康复服务,每周开展1次公益自闭症家庭教育指导、1次初期康复赋能服务和1次托育服务,月底开展融合活动,全年计划开展免费心理咨询筛查和初期康复服务156场次。
在试运营的短短一周里,驿站已累计接待咨询与初筛家庭26户,“家门口”的康复服务切实缓解了许多家庭“筛查难、干预贵”的困境,不仅为自闭症儿童家庭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更让公益温暖在社区持续蔓延。
“初筛+专业干预”,精准护航儿童成长
“星星驿站”依托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康复师团队,建立起“初筛-评估-干预”全流程服务机制,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免费的初筛和初期康复服务,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通过“一对一”康复训练,帮助自闭症儿童改善语言表达、社交互动等方面的能力。
住在附近小区的5岁自闭症孩子小童(化名),初步筛查显示他在语言交流和社交反应方面存在明显障碍。经过“星星驿站”的系统评估后,康复师为他量身定制了以游戏介入和言语强化为主的训练方案。仅仅参加一周的干预课程后,小童不仅开始尝试说出简单的需求短语,还会在引导下与训练师进行短暂的目光接触。
更令人欣慰的是,由于“星星驿站”地理位置便利,小童的爷爷奶奶每天只需短途步行即可接送,极大地缓解了因交通距离带来的照护压力。小童的妈妈感慨道:“孩子能得到科学有效的干预,同时解决了老人接送难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托管+亲子辅导”,传递社区关爱温暖
驿站采用“日间托管+小组辅导”模式,在工作日提供临时托育服务,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安全、友好的托管环境,有效减轻了职工家庭的照护压力。
同时,定期组织自闭症儿童家庭参与康复技能辅导活动,涵盖自闭症儿童康复知识、技能训练等多方面,全方位提升自闭症儿童家庭成员的处理能力,为自闭症儿童康复及融入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光明街道创新打造了自然疗愈示范基地,提供专业康复服务。依托新建的花果山党群服务驿站及周边自然环境,与市级公益项目“点亮星灯”深度合作,打造全区首个自闭症儿童自然疗愈基地,在延续现有自然疗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引入资深特教老师和康复师,开发系列化的自然疗愈课程,目前已策划了包括户外感知训练、园艺治疗、动物辅助治疗等12期活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现已有10名自闭症儿童报名。
接下来,还将利用2400平方米公配物业集中打造东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高标准嵌入约500平方米的自闭症儿童综合疗愈中心,提供深度康复服务。通过公开遴选引入专业康复机构运营,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成效补贴”可持续发展机制,根据服务机构提供的成功案例和康复成效,给予相应补贴,确保服务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
(光明街道供图)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