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意有所指的“还能这么操作……”,让白百何在11月3日晚间投下了一颗舆论炸弹。这短短六个字,迅速冲上热搜,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矛头直指即将在11月5日揭晓结果的第3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以及她主演的电影《春树》。这究竟是事出有因的感慨,还是无端的情绪宣泄?

网友的蛛丝马迹,将谜底指向了电影节的潜规则。传闻称,同片男主角王传君有望问鼎最佳男演员,而白百何的影后之路却希望渺茫。更有甚者爆料,同一部电影的男女主角,几乎不可能同时摘得表演奖项。若真如此,白百何的这句吐槽,便充满了无奈与不甘。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一山不容二虎,难道在影帝影后的角逐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默契?

电影《春树》本身是一部颇具分量的作品。它由峨影集团第一出品,张律执导,白百何与王传君、刘丹三位实力派演员联袂主演。故事讲述了北漂十年的春树回到故乡成都,却陷入一种“回成都了,还是到成都了?”的迷失。外地人冬冬的出现,像一把钥匙,带她重新走进城市的肌理。这部电影早已入围主竞赛单元,与《飞行家》《地母》等另外两部华语片共同角逐金麒麟奖等殊荣。评审团主席由前柏林电影节艺术总监卡洛·沙特里安担任,桂纶镁、斋藤工等也在其列,阵容可谓星光熠熠。

东京电影节的评奖规则也颇为独特,它不像奥斯卡那样先公布提名,而是所有主竞赛影片直接入围,评委直接从中选出获奖者,闭幕式上才公布最终结果。这种“盲盒式”的开奖,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所有主创,包括白百何,理论上都有机会捧得最佳女演员奖。
对于白百何而言,这次的意义非同小可。她曾是“小妞电影”的代名词,《失恋33天》等作品深入人心。经历婚变与事业平淡期后,她急需一个重量级奖项来证明自己,重回事业巅峰。今年,她与导演张律合作的《罗目的黄昏》《春树》两部作品接连在国际影展上崭露头角,这本该是她王者归来的最佳时机。此刻的感慨,或许正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真实写照。
东京电影节向来是中国电影的福地。去年,董子健的《我的朋友安德烈》就曾赢得最佳艺术贡献奖。更早之前,万玛才旦导演的遗作《雪豹》也曾在此摘得最佳影片桂冠。这片福地,这次会给白百何带来好运吗?她的微博在发文后便再无更新,留下一个巨大的问号。这究竟是影后桂冠旁落前的意难平,还是对某种不成文规则的无力抗议?或许,只有等到11月5日颁奖典礼的灯光亮起,谜底才会最终揭晓。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