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大案!9亿华为芯片核心技术遭剽窃,14人团伙被“一锅端”!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还真有人去美国镀了金之后就变成“卖国贼”了,在利益和前途面前,国家和自己那是什么都顾不上了。

而且他还是华为的高级管理层人员,那接触的核心多了去了,难怪华为芯片的技术被他“洗劫一空”,2025年的7月28日,侵犯华为芯片的技术案被宣判,多人被判刑!

这个剽窃华为芯片技术的人是谁?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家贼难防!

2024年的7月29日,上海法院就曝光了这起剽窃华为芯片的案件,现在已经过去一年的时间了,这起案件的审判结果终于出来了,结果真是让人大快人心。

华为前技术总监张琨因窃取商业机密被判6年徒刑,张琨的跌落绝非一句简单的“贪”能概括,他不是籍籍无名的技术员,也不是走投无路的可怜人,在华为他曾是手握WiFi芯片核心技术的21级高管。

他在美国高通有过履历,又在华为拼搏10年,无论是收入还是地位,都已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到底是什么样的诱惑,能让他不惜赌上自己半辈子的声誉走向不归路?或许源于某些技术精英骨子里难以抑制的傲慢。

当一个人深度参与并主导了某项技术从无到有,很可能滋生一种错觉,公司或者技术的成功都是因为他一个人,公司提供的平台、团队的协作、海量的投入,在他眼中都可能被归结为个人能力的光环。

所以当外部资本诱惑他的时候,他就把持不住了,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2020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一步步升级,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激发了他们众志成城的斗志,但对另一些心怀异念者,却成了趁机渔利的绝佳窗口。

张琨觉得华为可能会受到制裁,所以在2020年尊湃通讯技迅速成立,张琨离职不到一个月便公司注册、团队组建、商业计划一应俱全,这本身就不是一场寻常的创业,更像是一场处心积虑的“资产转移”,转走的也不是实体资产,而是公司最宝贵的核心技术与人心。

提到华为的保密体系,行业内就没有不称赞的,从严苛的物理隔离到文档水印,从权限分级到行为监控,可以说是“全副武装”,但是家贼难防!这次的窃密行为是一场精心策划、分工明确的团伙作案。

张琨作为主谋,巧妙地利用自己在公司多年的威望和深厚人脉,精准策反了20多名分布在研发、测试等核心环节的骨干,,每个人只负责窃取自己权限内的一小块“拼图”,互不越界,有的专门截屏关键设计图纸,有的逐字抄录核心代码,还有的负责研究如何将大文件巧妙拆分打包,绕过系统那些针对异常流量或大文件的警报。

他们通过私人邮箱、加密网盘、甚至是看似老土的U盘,将这些零碎的信息化整为零,最终把技术全部偷走,这种操作手法,精准避开了所有旨在防范大型数据泄露的技术侦测,信任原本是最高效的管理工具,也是激发员工创造力的基石,现在这份信任却被他们利用,成了窃取机密的“绿色通道”。

资本推波助澜

尊湃通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仅仅依靠窃取来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背后资本在推波助澜,从2020到2021年之间,尊湃完成了数亿元融资,这中间有国内外一线投资机构与产业资本的身影。

在中美科技摩擦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国产替代摇身一变,成了最具号召力的香饽饽任何一家初创公司,只要能高举这面旗帜,似乎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资本青睐,尊湃恰恰是利用了这一点,将自己包装成能够突破重围的技术新星。

但是这些手握巨资的投资机构在尽职调查时,真的看不出其技术来源的可疑之处吗?一个刚刚成立的团队,凭什么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拿出高性能芯片设计并成功流片?这种明显违背行业常识的“奇迹”本身难道不该让红灯闪烁吗?

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投资人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或许没有直接参与窃密,但他们的巨额资金为这场窃密行为铺平了路,小米方面声称“纯财务投资”,在法律上或许能撇清干系。

这种对技术来源缺乏起码敬畏的盲目投资,实际上是对那些脚踏实地、倾尽心血搞原创研发的企业,造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变相打击,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可怕的信号,抄袭的“捷径”似乎比原创的“远路”更能得到资本的奖赏。

偷来的终究是要还回去的

好巧不巧,美国高通在张琨等人判决前几个月就解散了上海相关团队,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两者直接相关,但是咱们也明白的差不多了,张琨这个案子在法律上首次将“团伙化、链条式”的窃密行为,明确认定为加重情节,毫不姑息。

这彻底改变了过去“抓主犯、放从犯”的传统处理方式,也是在给人们警醒,在这类触及企业命脉的犯罪中,没有任何一个环节的参与者能够置身事外,没有人是真正无辜的,每一个人都将为自己在犯罪链条中的角色,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

而且它在损失认定上也开创了先河,法院所认定的损失,不再局限于被盗技术的直接市场价值,而是将华为高达9亿元的研发投入、未来的市场预期收益,甚至因此次技术泄露导致在国际标准制定中话语权的削弱,悉数纳入了考量范围。

这就是在向所有潜在的效仿者发出最严厉的警告,偷窃技术的代价,可能远超你的想象,你偷走的不再仅仅是一段代码,或是一张设计图,而是千百名工程师数年如一日的心血,是一家企业数以亿计的投资,以及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可能丧失的无限可能。

即便官司赢了,华为所遭受的损失也注定难以挽回,近十亿的研发投入3年的宝贵研发时间,在Wi-Fi7标准上的领先优势被无情削弱,未来每年可能因此损失数亿美元的专利费,这些都是沉重的打击。

但比金钱更让人心痛的,是人心的伤害,张琨和他的同伙们最终将为自己的选择付出自由的代价,犯罪团伙一共14人,都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一共被罚了1350万元。

但这起案件所敲响的警钟,应该为中国科技行业的每一个人深思,在追求技术自主和创新强国的道路上,我们最大的敌人往往来自内部,偷来的终究是要还回去的,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科技   华为   大案   团伙   芯片   技术   美国   资本   家贼难防   损失   团队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