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要说这酒啊,越陈越有劲儿;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越品越有味道。这话最近在汾酒那老作坊酒馆里,真是应得没毛病。
老作坊里喝出老味道,年轻人都爱往这钻
上礼拜六,隔壁老王揣着两张票跟揣着宝贝似的,拍我家门:“走!汾酒新开的老作坊酒馆,能瞧见几百年前咋酿酒的,不去亏了!” 我原以为就是个喝酒的地儿,到了才知道,这哪是酒馆啊,分明是个活酒坊。
一进门一股子酒糟香直往鼻子里钻,青砖墙上挂着旧酒篓,木架子上摆着老蒸馏器,穿蓝布褂子的师傅正蹲在缸边演示 “地缸发酵”—— 这可是汾酒传了上千年的绝活儿。
最妙的是墙角那排照片,从 1949 年的酿酒车间到现在的新厂子,一张张看下来,比听评书还带劲。老王举着酒杯直乐:“你瞅这小年轻多的,比咱小区菜市场还热闹!” 问了服务员才知道,开业俩月,三成客里有两成是三十来岁的,好多人就冲 “边喝边瞧稀罕” 来的。
能火不是没道理,这里面藏着新道道
这酒馆为啥能火?掰开了揉碎了说,有三招厉害的。
头一招,文化不搁那摆着看。每天下午有 “古法酿酒秀”,师傅一边拌料上甑,一边讲 “清蒸二次清” 的门道,说得比说书先生还带劲。前儿见个带娃的爹,指着地缸跟孩子说:“瞅见没?粮食发酵多不易,往后可别瞎糟践酒。” 这比博物馆里隔着玻璃看带劲多了。
第二招,场景分得细。除了这种深钻老文化的,汾酒还开了些小酒馆,摆着吉他,主打 “一个人小酌”“仨俩朋友唠嗑”。服务员说,老作坊这儿客单价高点,适合带外地朋友长见识;小酒馆接地气,晚上八九点钟满座,都是年轻人下班来送快的。
第三招,真懂年轻人心思。搞了个 “酒瓶涂鸦”,喝完的空瓶能自己画,上周见人把自家猫画在汾酒瓶上,发朋友圈攒了好几百赞。这种不端着、能耍起来的文化,小年轻能不待见?
虽说老作坊酒馆喝的是文化、图的是新鲜,但咱老百姓过日子,平常喝酒还得讲实在。就像老王说的:“总不能天天泡酒馆吧?家里备点靠谱的,朋友来了随手开一瓶,舒坦!” 这方面,南池翠酒 N9 就挺对路子。
这酒产自四川邛崃,那地界儿是产好酒的窝子,酒厂 2023 年还跟五粮液一块儿进了金三角名优窖池群,能跟大牌并肩,实力差不了。
用五种粮食按老法子酿,基酒在窖里存了 9 年,还加了 15 年的老酒调味,光这年份就够实在。
开瓶就闻着窖香,倒杯里酒花密得很,半天不散。入口顺溜,一点不辣嗓子,咽下去喉咙里暖暖的,后味带点粮食甜,喝着跟三四百的大牌比,真不差啥,但一瓶才一百出头。
前阵子我侄子订婚,在家摆了几桌,用的就是这酒,亲戚们喝着都夸 “顺溜”,散席时好几个人问在哪买的,说自个儿喝也划算。
汾酒这老作坊酒馆能火,其实给咱提了个醒:现在喝酒不只是图个晕乎,还得有点精气神。把老祖宗的酿酒手艺、酒文化讲活了,让年轻人爱听、爱掺和,老牌子才能活出新鲜劲儿。
而像南池翠酒 N9 这样的酒,是把功夫下在了实在处。不管是酒馆里品文化,还是家里餐桌上小酌,核心都是好酒配好光景。说到底,酿酒跟做人一个理,踏踏实实下功夫,不管是靠文化吸引人,还是凭实在打动人,终究能让人认账。
往后啊,咱既能去老作坊酒馆里沾沾文化气,也能在家开瓶实惠好酒,这日子,有滋有味,美得很!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