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喜欢随处躺?他依恋绿勺子?特殊孩子的小需求,在普通幼儿园被看见

经过30年发展,黄浦区依托11个学前特教点,已实现学前融合教育对全区10个街道的全覆盖,专业师资全面覆盖全区所有公、民办幼儿园,确保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100%获得干预指导。这是新民晚报记者从昨天召开的黄浦区学前融合教育30年暨黄浦区特教三年行动计划学前实施总结推进会上获得的信息。

融合教育让所有的孩子拥有一起成长的机会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融合教育更要以温暖之力照亮每一颗幼儿的心灵。”黄浦区学前特教指导中心负责人俞丛晓说。

在黄浦区奥林幼儿园,特殊幼儿比例逐年上升。园长张颖介绍,幼儿园坚持“筛查-评估-干预-反馈”的闭环管理,让每个特需幼儿的成长都有迹可循。以自闭症谱系障碍幼儿晓今为例,学期初,幼儿园联合医疗团队开展基线评估,为她定制专属干预计划——用“名字魔法灯”“惊喜小袋寻宝”等趣味游戏,采用“高频短时”训练法,每次 3-5 分钟,一天多次开展,且在她有回应时即时给予正向奖励;同时,老师在教室里打造“感官友好安全角”,解决她坐姿不稳、喜欢随处躺的问题(下图)。

老师制作“晓今专属任务卡”,用她喜欢的图案标注活动步骤,并安排玩伴陪同,帮助她融入集体。如今,晓今的活动参与时间从5分钟延长至15分钟,能主动参与收玩具等集体活动。

老师用卡片帮助晓今融入集体

黄浦区思南新天地幼儿园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园长谢舫介绍,特需幼儿在感知觉、动作协调、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与艺术教育的“非语言表达”“多感官体验”“创造性实践”高度契合。因此,在教室里的美术区,老师提供“粗柄剪刀”“青花纹样卡片”等材料,让特需幼儿也能感到创作的快乐;为特需幼儿设计“个性化童创计划”,将复杂创作分解为“小步任务”;在博物馆拓展课程中,为特需幼儿定制参观路线,为语言表达弱的幼儿提供“导游词卡片”,鼓励其介绍作品。

丰富的材料给孩子更多的选择

老师用自制故事书帮助孩子学会表达

思南新天地幼儿园博物馆课程中安排了皮影戏体验环节,平时坐不住的孩子表现出难得的专注

从2024年初成为区特教资源点至今,改变在孩子们身上发生了——4岁的瑶瑶通过“自制情景故事书”等,发音准确率提升,能主动用短句表达需求;5岁的小海精细动作弱,在体验了“粗粗笔”“细细笔”“甩甩笔”多种绘画工具后,小海的握笔稳定性提升,并终于学会了用筷子……

“融合教育不是让孩子适应环境,而是让环境适应孩子。”这是黄浦区西凌第一幼儿园园长李文娟的观点。幼儿园有一个户外无边界游戏区。这里没有班级、没有围栏、没有固定的游戏规则,孩子们可以自由穿梭、自主选择、自由交往。

西陵第一幼儿园户外无边界游戏区

然而,在实践中,老师们发现了孩子们之间的“边界”。比如,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墨墨对一把绿色勺子有强烈的依恋。一次游戏中,他发现勺子被别的孩子拿走了,情绪瞬间爆发,用头撞人、撞物,其他孩子吓坏了,纷纷远离他;有多动倾向的小安每天都在花园里转圈,一圈就是半小时,这是他在嘈杂环境中自我调节的方式,但也因此错过了与同伴互动的机会。

于是,特教上岗证教师与普通教师结成“1+1”协作搭档,康复师、“影子老师”把感统训练、社交故事、情绪舒缓操拆成“微技能”,帮助其他教师即学即用。幼儿园为每位特殊需求孩子制作了一张“人物小卡”,标注其核心特点、兴趣清单、支持技巧,比如“摸裤子=想上厕所”“低头沉默=可能紧张”,无论孩子走到哪个区域,老师都能第一时间了解他、支持他;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调整游戏材料,比如墨墨就拥有三把一模一样的绿色勺子,墨墨不再抢勺子,而是主动分享,甚至会说“我们一起玩吧”;幼儿园也建立了一个线上共享文档,实时记录孩子的行为变化。

西凌第一幼儿园为每位特殊需求孩子制作了一张“人物小卡”

“融合教育不是把特殊孩子放进普通班级那么简单,而是要让每一个孩子,在共同的教育生态中,获得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李文娟说。

原标题:《她喜欢随处躺?他依恋绿勺子?特殊孩子的小需求,在普通幼儿园被看见》

栏目编辑:郜阳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陆梓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育儿   勺子   幼儿园   需求   孩子   喜欢   黄浦区   幼儿   特教   老师   学前   思南   小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