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最后一天营业,储值卡要么去别家店用,要么现在办退款。”杭州85度C滨江店的店员对着询问的顾客重复着这句话,店内货架已空了大半,招牌LOGO也蒙上了防尘布。
这不是个例,10月以来,上海的广纪店、赵巷朋联店,南京的新街口店等多家门店先后贴出闭店通知,大众点评上“歇业关闭”的标记越来越多。
有南京店员透露,关店是因为租金到期又谈不拢,对面小吃街的客流分流更是雪上加霜,“公司说在找新地址,但什么时候开还没信儿”。
这场闭店潮早有征兆,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85度C在大陆的在营门店只剩386家,较去年同期的467家少了81家,一年时间跌掉近五分之一。
据母公司美食-KY公告,全年关店数将逾40家,此创下近五年最大调整幅度,关店数量占大陆门店总数一成有余,凸显业务布局显著调整。
曾经排队才能买到“凯撒大帝”的网红店,如今为何接连收缩?答案藏在账本里。
财报显示,大陆市场收入已连跌三年:2023年微降0.25%,2024年暴跌22.19%,2025年上半年直接亏损2亿元新台币,若不整改,全年亏损可能突破4亿元新台币。
更刺眼的是,美国市场已反超大陆成为第一收入来源,今年上半年美国市场收入涨了13.46%,而大陆市场还在跌11.08%。
“85度C的问题不是突然出现的,是品牌老化和产品乏力攒出来的慢性病。”餐宝典研究院院长汪洪栋点出了关键。回溯它的发展轨迹,这场“降温”早有伏笔。
1.产品端:爆款断层,新意全无
2007年刚进上海时,85度C靠着“现烤面包+平价咖啡”的组合拳打遍天下,12元的凯撒大帝、8元的海岩咖啡,性价比让它迅速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巅峰时大陆门店超500家。
但近五年,消费者发现它的菜单几乎没变化——还是那几款面包,饮料新品远不如瑞幸、喜茶吸睛,就连曾经的王牌“凯撒大帝”也因口感单一被吐槽“吃腻了”。
反观对手,墨茉点心局靠麻薯每天排长队,泸溪河的桃酥成了网红伴手礼,就连星巴克都在每月更新烘焙新品。
红餐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烘焙品类的新品迭代周期已缩短至2-3个月,85度C的“慢半拍”显然跟不上节奏。
2.品牌端:存在感暴跌,年轻人不认了
打开小红书搜索“85度C”,最新的探店笔记多是“闭店清仓”,而2018年以前全是“必买清单”“打卡攻略”,这种落差背后,是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存在感急剧下滑。
如今的烘焙消费者以20-35岁为主,他们不仅看口味,更在意社交属性——能不能拍照发圈、有没有话题点。
但85度C的门店还是十几年前的装修风格,深色柜台搭配荧光灯,既没有网红店的ins风,也没有社区店的温馨感。营销上更是几乎“隐身”,既不请网红带货,也不做节日活动,慢慢从“潮流符号”变成了“父辈才去的老店”。
3.成本端:规模缩水,陷入恶性循环
烘焙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供应链效率,中央工厂的辐射半径直接决定门店密度,85度C的大陆门店90%集中在江苏、上海、福建,原本能靠规模效应摊薄成本。
但随着关店数量增加,产能利用率下降,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的单位成本反而上升。
雪上加霜的是租金压力,南京新街口、上海徐家汇等核心商圈的门店租金每年涨幅超5%,而单店营收却在下滑。
有内部员工透露,部分老店的日销售额从巅峰时的3万元跌到不足1万元,“租金占比快到30%了,根本赚不到钱”,这种“关店→成本涨→更赚不到钱→再关店”的循环,正在把它拖入泥潭。
更让人唏嘘的是,85度C的“凉”并非大环境所致,反而身处一个“热得发烫”的赛道。
红餐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烘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60亿元,门店总数已突破33.8万家,华东地区更是占了35%的份额——这原本是85度C的主场,但市场蛋糕变大的同时,竞争也早已换了玩法。
新对手分走了两类核心客流:一类是“性价比杀手”,瑞幸、库迪把咖啡价格压到9.9元,顺带推出低价烘焙产品,抢走了大批“咖啡+面包”的早餐客;另一类是“品质网红”,比如主打现烤现卖的詹记桃酥、强调健康低糖的原麦山丘,靠着精准定位圈走了年轻消费群体。
更要命的是,烘焙行业正在经历“大洗牌”,2023年以来,克莉丝汀、熊猫不走等老牌相继倒闭,虎头局、墨茉点心局也经历了闭店调整,但同时又有一批新品牌靠着创新快速崛起。
数据显示,2024年烘焙品牌开店率与闭店率分别为37.1%和34.2%。
这一情况表明,烘焙市场依旧处于持续扩容态势,不过,行业内部的淘汰进程也在明显加速。
于这般“冰火两重天”的境遇中,85度C的反应着实显得迟缓,在这鲜明对比的态势下,其应对之慢清晰可见,仿若被这复杂情境绊住了脚步。
直到2024年8月才启动“产品改造”,但推出的几款新品既没有引爆话题,也没能拉动销量,有消费者吐槽:“改了半天还是老味道,不如去买隔壁刚开的网红店。”
面对持续的“凉意”,85度C急需一把“救命火”,从行业案例和自身条件来看,至少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把火:烧向产品,重启“爆款基因”
当年靠凯撒大帝出圈的85度C,不该丢了“爆款思维”,可以学习泸溪河的“单品突破”策略,集中资源打磨1-2款核心产品,比如升级经典款凯撒大帝,推出芝士、肉松等衍生口味,再通过短视频平台制造话题。
同时要加快新品迭代,每月推出限定款,绑定节日、季节做营销,重新勾起消费者的新鲜感。
第二把火:烧向品牌,贴近年轻群体
年轻人不是不爱老牌,而是不爱“老气的老牌”,85度C可以先从门店改造入手,把部分核心门店换成“轻时尚”风格,增加休闲座位,设置打卡点。
营销上要放下“身段”,和小红书、抖音的美食博主合作探店,推出“怀旧套餐”“DIY烘焙体验”等活动,让品牌重新出现在年轻人的社交圈里。
第三把火:烧向效率,重构供应链
既然90%的门店集中在华东,不如索性聚焦区域做深做透,可关停低效偏远门店,将资源聚焦于上海、南京等核心城市的商圈与社区,以此提升单店密度,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商业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优化中央工厂布局,缩短物流半径,降低成本,还可以尝试“线上+线下”融合,开通外卖专属套餐,发展社群团购,把门店客流转化为私域用户。
85度C的现状,是很多初代网红品牌的缩影——靠着先发优势走红,却在行业迭代中逐渐迷失。
但烘焙市场的蛋糕还在变大,消费者对“好吃、实惠、有温度”的产品始终有需求,这正是它的机会。
从公告里“仍对大陆市场抱有信心”的表态,到南京门店“正在找新址”的动作,能看出85度C还不想放弃。
但信心不能只停留在嘴上,需要真正拿出改变的勇气和速度。毕竟,烘焙行业不缺“新面孔”,消费者的耐心也有限。
这把“火”能不能烧起来,烧得旺不旺,就看接下来的3-6个月。
是在“凉意”中沉沦,还是借着调整重新崛起?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