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昀离开山顶后,那颗被他留在岩石上的钻石在暮色中静静等待。它没有等到贪婪的手,也没有等到故作清高的抛弃——而是等到了一对迷路的登山情侣。
“看!钻石?”女孩惊呼着捡起石头。
男孩接过查看,摇头道:“山上怎么可能有真钻石,肯定是玻璃仿品。”
但他们还是把钻石带下了山,出于一种“万一是真的呢”的微妙心理。

一周后,陈远坐在山脚下小镇的一家咖啡馆里,笔记本电脑旁放着一杯黑咖啡。门上的铃铛响起,他抬头,看见李昀推门而入。
“您真的在这里,”李昀有些惊讶地在对面坐下,“我只是碰运气来看看。”
“你找到了我,”陈远微笑道,“比大多数人强。”
李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推到陈远面前。照片上是一枚精致的胸针,中央正是那颗钻石。
“您给我的钻石,我把它留在了山上。后来它被一对情侣捡到,他们没有卖掉它,也没有留着它——而是把它捐给了镇上的小学,作为科学课的教具。孩子们轮流观察这颗‘神秘的钻石’,学习光的折射和矿物硬度。”
陈远眼中闪过欣赏:“然后呢?”
“然后我去了那所小学,”李昀说,“我告诉校长,我可以为孩子们开设免费的地质学讲座。现在,我已经去了三次。”
服务员端来李昀点的茶。等他离开后,陈远才开口:
“所以你明白了。宝石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激发的行动和思考。”
李昀点头:“但我有个问题。如果那些人知道宝石是人造的,他们还会那么热衷吗?您的‘抛砖引玉’是不是建立在一种虚假的前提上?”
陈远啜了一口咖啡,望向窗外起伏的山峦。
“很好的问题。但你知道吗?那批宝石里,我混入了几颗真品。包括给你的那颗钻石。”
李昀愣住了:“那是真的?”
“是的,价值不菲。”陈远平静地说,“现在你觉得后悔吗?”
李昀沉默良久,最终摇头:“不。如果我知道它是真的,可能反而无法做出纯粹的决定。我会纠结于它的价值,而不是思考它应有的意义。”
“聪明。”陈远再次说出这个词,但这次带着更深的赞许。
与此同时,小镇的另一端,那所小学正在举办科学展览。那颗钻石被安置在一个简单的玻璃盒中,周围是孩子们画的各种宝石图画。
“它真美,”一个小女孩对老师说,“但张明说它很值钱,为什么有人会把它送给我们呢?”
老师思考了一会儿:“有时候,美丽的东西只有在被分享时,才能展现真正的价值。”
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在自己的画纸上写下了一行字:“钻石的眼睛——它能让我们看见自己心里最珍贵的东西。”
这句话后来被校长看见,他把它做成了标语,挂在科学教室的墙上。

咖啡馆里,李昀和陈远的对话仍在继续。
“您一直在用这种方式寻找‘聪慧的人’,”李昀问,“找到了多少?”
陈远笑了:“不多。大多数人都停在了宝石本身。有的人把它卖掉,有的人珍藏起来,有的人以为我在进行某种宗教仪式。只有极少数人能够透过宝石,看到背后的意义。”
“那您找到后呢?做什么?”
“什么都不做。”陈远合上电脑,“智慧不是用来利用的,而是用来欣赏的,就像欣赏艺术品。”
李昀若有所思:“所以您是一位观察者。”
“更准确地说,是一位园丁。我播种,然后看着不同的种子如何生长。”
陈远从钱包里取出几张钞票放在桌上:“我要离开这个小镇了。”
“去哪儿?”
“下一个需要‘抛玉’的地方。”陈远站起身,拍拍李昀的肩膀,“不过我想,这里已经有了一位新的抛玉人。”
李昀目送陈远离开咖啡馆,那个灰色的背影融入小镇的街景,普通得如同任何一位旅行者。
桌上的咖啡杯旁,不知何时多了一小块未经雕琢的蓝宝石原石。李昀拿起它,对着光线转动,里面仿佛封存着一片微型的海洋。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一种开始。

三天后,小学的科学课堂上,李昀正在讲解矿物形成。课程结束时,他拿出那块蓝宝石原石。
“这是我在山上找到的,”他告诉孩子们,“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它?”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有人建议拍卖捐给学校,有人建议做成镇校之宝,有人建议放回大自然。
只有一个安静的女孩举手说:“老师,也许我们应该把它传给其他人?就像接力赛一样,让更多人看到它的美丽,然后思考自己会怎么做。”
李昀看着女孩明亮的眼睛,想起了陈远的话。
“砖引玉,玉引什么?”
现在,他似乎有了新的答案。
窗外,远处的山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李昀知道,某一天,他也会带着这些“宝石”,去往某个地方,继续这个永恒的循环——不是测试人性,而是唤醒思考;不是寻找智者,而是培育智慧。
而那颗被留在山顶的钻石,经历了一圈奇妙的旅程后,现在正安静地躺在小学的玻璃盒里,等待着下一个发现它故事的人。
智慧的流转,从未停止。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