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近日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上周五,市场全线调整,三大指数盘中均跌超2%,近4800只个股下跌,科技股更是遭遇大面积退潮。
然而就在昨日,A股和港股又全线反弹,恒生科技指数大涨近3%,创业板指收涨近2%,盘中一度涨超3.5%。
这种急跌急涨的行情让不少投资者措手不及——科技股到底是在“假摔”还是真的“熄火”?行情接下来会如何演绎?
作为一名长期跟踪市场动态的观察者,我坚定地认为:科技肯定是当下及未来不可或缺的炒作主线。但不同于早期的盲目追高,我们需要更清醒地认识这轮科技行情的本质和节奏。
观点一:当前是“科技结构性牛市”,未来有望转向“全面牛”
中银证券最近发布的A股策略报告指出,当前市场正处在 “科技结构性牛市” 阶段,未来有望转向“全面牛”。这一判断精准地描绘了当下市场的特征。
为什么是结构性牛市?因为本轮科技行情背后是市场资金对AI硬件方向 “结构性景气”和“强产业趋势” 的积极反馈。但与2019至2021年的“新半军”(新能源、半导体及军工)结构牛相比,本轮结构性景气方向相对更少,仅集中在海外算力方向,国产算力方向更多受溢出效应和预期所带动。
从资金面看,公募基金保持高仓位运作,科技与医药成为“双主线”。国际资本也在从美股流出,进入新兴市场,A股和港股科技股成为“估值洼地”。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当前的科技结构性牛市。
观点二:科技行情在四季度将先抑后扬,“低吸”是最佳策略
针对四季度的科技板块走势,基金经理曹旭辰给出了明确判断:2025-2026年科技板块依旧充满机遇,但短期内科技板块指数级行情或需“歇歇脚”,“低吸”是四季度科技板块较好的投资策略。
为什么需要“歇歇脚”?回顾三季度数据,我们就能找到答案:创业板指数上涨了50.40%,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累计上涨了63.73%,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累计上涨了51.00%。
这样惊人的涨幅必然导致获利盘的较多累积。如果市场情绪有所走弱,则获利盘的盈利兑现将成为压制科技板块上涨的重要因素。
曹旭辰进一步指出,结合历史经验,由于三季度整体涨幅较大,科技板块四季度有一定概率会呈现先调整后修复状态,近一段时间整体策略宜更多以低吸为主、等待后市的行情修复。我个人非常认同这一判断,在四季度的上半阶段,科技股可能继续震荡,但在四季度后半期,很可能迎来行情的修复机遇。
观点三:科技股内部分化明显,“真成长”与“伪繁荣”并存
当我们说科技是主线时,并不意味着所有科技股都值得投资。当前科技股内部分化巨大,“真成长”与“伪繁荣”并存,投资者需要仔细甄别。
根据2025年科技股三季报全景解析,以AI芯片、量子计算、先进制造为代表的硬核科技企业,三季度业绩呈现“营收+利润”双高增长。
例如某头部AI芯片公司,受益于大模型训练需求爆发,芯片出货量同比增长300%,毛利率提升至65%,净利润增速超行业平均水平3倍。这类企业的业绩是技术壁垒与市场需求共振的结果,估值飙升有坚实支撑。
相比之下,部分蹭概念的企业虽股价随板块水涨船高,但三季报暴露“增收不增利”、“依赖政府补贴”等问题。
某跨界布局AI的传统制造业公司,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0%,但研发投入占比不足3%,净利润同比下滑15%。这类企业的“虚火”在业绩披露后可能面临估值回调。
哪些科技细分领域最值得关注?
在科技股内部,有几个细分领域展现了强劲的增长潜力和明确的产业趋势:
1. 人工智能:从“模型竞赛”到“场景革命”
人工智能已突破“可用性”门槛,进入“价值创造”阶段。端侧AI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内AI芯片企业适配大模型,与头部企业合作推出一体机。
大模型迭代与行业落地进入“深水区”,具备自主大模型研发能力的企业,三季度在金融、医疗、教育等垂直领域的商业化合同金额同比增长超200%。
2. 半导体:国产替代与技术突破双线发力
在先进制程、车规级芯片、存储芯片等领域,头部企业三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0%-60%。
AI算力加速了对先进制程、先进封装、先进存储的需求,以GPU、CoWoS/SoIC、HBM、高速PCB、光模块为代表的算力需求持续扩张。
3. 电池与储能:需求端储能爆发,技术端固态突破
储能市场需求强劲,2025年第三季度储能电池出货约165GWh,维持满产满销状态,全年出货量预计逼近600GWh。
技术端,我国在固态电池赛道持续攻克关键瓶颈,斩获多项突破性进展。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从2026年的34GWh上升至2030年的614GWh,市场空间巨大。
风险提示:科技投资并非坦途
尽管科技板块前景广阔,但投资者仍需警惕三大风险:
技术迭代风险:科技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快,若企业无法跟上技术发展步伐,产品和服务可能被市场淘汰。
估值泡沫风险:经过持续上涨,部分科技股的估值已处于历史高位。若未来企业业绩无法实现高速增长以匹配当前估值,市场情绪转向时可能引发股价下跌。
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技术封锁与贸易摩擦可能影响供应链稳定。
结语
科技无疑是当前市场的主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科技股都值得盲目投资。面对四季度行情,投资者需要把握“低吸”策略,聚焦“真成长”个股,远离“伪繁荣”。
随着国家层面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及各省市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科技产业的长远发展拥有坚实支撑。
在科技浪潮中,唯有把握产业趋势、识别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大浪淘沙中收获真金。未来的A股市场,必将在科技主线的引领下,演绎出更多精彩篇章。
您认为接下来科技股中哪个细分领域最具投资价值?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如果枫叶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记得点赞加关注,您的点赞是枫叶持续分享的动力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