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资本金融市场的振兴已成为破局突围的核心命题。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一银行体系,到市场经济下货币金融与资本金融的协同发展,中国金融体系历经数次重大变革。当前,面对直接融资占比偏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待提升等现实挑战,如何重新认识资本金融的战略价值,推动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关乎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更关系到国家在全球金融竞争中的话语权与定价权。
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财政金融、货币金融与资本金融三个阶段,这一演进轨迹深刻映射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借鉴苏联模式构建单一银行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兼具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扮演着国家资金出纳的角色。财政部门制定经济计划,银行执行资金划拨,这种高度集中的金融模式服务于指令性经济运行,企业依赖财政拨款维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配置与人事安排均由国家统一调度。
1979年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后,中国金融体系开始系统性重构。1982年起,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标志着货币金融时代的开启。企业资金供给从财政拨款转向银行贷款,"拨改贷"政策推动企业向独立经营主体转型;"利改税"制度改革重塑政企财税关系,市场经济要素加速培育。这一时期,货币市场成为金融体系核心,商业银行主导的间接债权融资体系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转型。
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将中国金融带入资本金融时代。截至目前,A股市场已拥有超过5000家上市公司,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资本金融以投资银行为枢纽,依托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等多元金融工具,构建起直接股权投融资体系,与货币金融形成功能互补。这种转变不仅是金融形态的迭代,更标志着中国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一)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
资本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独特优势。相较于商业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直接融资能够通过市场化定价机制,实现资金与优质企业的精准匹配,推动生产要素向高新技术、绿色低碳等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当前中国直接融资占比不足30%(扣除国债后更低),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存在显著差距。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有助于降低企业杠杆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居民财富增长的重要通道
随着中国人均GDP突破1.3万美元,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资本金融市场通过股票、基金等投资工具,为居民提供了财产性收入增长的重要渠道。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推动形成"劳动创造+资本增值"的复合型财富积累模式。
(三)金融风险防控的有效机制
过度依赖间接融资导致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商业银行体系,国有大型银行承担着系统性风险压力。发展资本金融市场能够分散金融风险,投资者通过市场化投资决策自担风险,避免风险过度向银行体系传导。成熟的资本市场还能通过风险定价功能,及时释放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提升金融体系韧性。
(一)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需加快推进注册制改革,优化发行、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包容性与透明度。发展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等差异化市场板块,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支持体系。同时,丰富债券、期货、期权等金融产品供给,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
(二)重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模式
资本金融不仅是实体经济的"供血系统",更通过价格发现功能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主要由期货市场决定,掌握定价权意味着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需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增强在能源、金属等重要商品领域的定价话语权,提升制造业全球竞争力。
(三)推进金融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
传统金融理论将金融定义为"跨时空价值转移",这种抽象表述已难以适应现代金融发展需求。构建中国特色资本金融理论体系,需要突破传统认知框架,正确认识资本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金融理论的有机融合。这既是理论创新的需要,更是指导金融实践的迫切要求。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资本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维度。加快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国家金融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将在资本金融领域开辟新的增长空间,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金融基础。
#专家:中国崛起要把资本金融搞起来##财富增长##股市第一线##经济#
文本来源于@刘纪鹏的视频内容
更新时间:2025-05-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