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亏百亿,稳坐世界 500 强!中国邮政“亏本生意”,为何屹立不倒

提起中国邮政,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绿色的邮筒和自行车投递员,小时候寄信啥的都靠它。可你知道吗,这家企业曾经亏得一塌糊涂,1997年直接报出179亿元的赤字。这数字搁当时啥概念?一线城市全年GDP也就1000亿元出头,这亏损差不多顶得上一个大城市五分之一的经济体量。

企业里头资金链绷得紧,员工工资都发得磕磕绊绊,但业务没停摆,全国网点照样开门,信件包裹继续送。为什么会亏这么多?主要因为运营成本高得离谱,尤其是偏远地方的投递,人工、车辆、燃料全得自己扛,收入却少得可怜。城市里一封信好办,乡村高原上就得翻山越岭,成本翻倍还不止。

其实,中国邮政的亏本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早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积累。那时候通信主要靠信件,邮票几分钱一张,寄一封信全国统一价,但实际运费因地区差得大。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条雪线邮路,全长604公里,海拔平均超3500米,常年雪覆盖,雀儿山那段路最险,号称川藏第一高第一险。

邮递员其美多吉从90年代起就在这条线上跑,邮车累计开了48万公里,够绕地球赤道12圈。想想看,商业快递公司像顺丰、三通一达,早就在城市里风生水起,但谁也不愿意碰这种地方。为啥?因为投递量小,风险高,一趟车出去可能就几封信几件包裹,赚的钱连油钱都不够。

中国邮政不一样,它得坚持下去,1996年四川每封信平均成本2.13元,1997年降到1.1元,可邮票价就几分到几毛,每单都得倒贴钱。这不是傻乎乎的赔本赚吆喝,而是因为它肩负着公共服务的任务,得保证全国人不管住哪儿,都能收到信件和信息。

全球看,这邮政亏损也不是中国独有。意大利邮政、德国邮政常年入不敷出,美国邮政从2007年起连续亏了14年,到2020年还处在赤字状态。美国那边怎么处理?直接想甩包袱,推动私有化,把业务扔给私人公司运营,图个省心。

中国不一样,1998年国家出了个8531补贴计划,从1999年到2003年,每年给80亿、50亿、30亿、10亿的财政补贴。这钱不是白给的,而是给邮政四年缓冲期,让它站稳脚跟后自己想办法盈利。

补贴用在哪儿?主要是升级设备、建网点、训员工,不是简单填窟窿。结果呢,这四年里中国邮政没闲着,早早铺开全国物流网,从大城市到小乡村,网点像毛细血管一样密布。80年代末90年代初,互联网还没普及,这网点就成了关键资源。

转型的路子挺接地气的,先从寄钱业务入手。那时候银行网点主要挤在城市,农村人想汇钱回家,只能找邮政。1986年,邮政恢复了储蓄业务,直接在邮局窗口办存款,农民头回能正规存钱,不用再把现金塞抽屉里担惊受怕。业务一开张,就填了乡村金融的空白。

到了1990年,存款模式变了,以前吸收的钱全上缴人民银行,只拿点手续费;现在人民银行付利息,邮政能赚利息差,还能做贷款、理财啥的。这就奠定了邮储银行的基础。说白了,金融业务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靠原有物流网点的信任和覆盖。

老百姓寄信顺便存钱,方便得很。金融赚的钱,又反哺快递业务,让偏远地方的投递能继续下去。这种物流加金融的模式,没丢掉老本行,还破解了全球邮政的盈利难题。其他国家邮政转型时常犯的错,就是一头扎进新业务,扔了旧的,但中国邮政平衡得不错。

2000年代,效果慢慢出来了。网点越建越多,2016年邮储银行就有4万多个网点,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和98.9%的县城。这啥意思?在西部山区、边远村子,可能没银行没超市,但邮局准在。2006年的一份农村金融研究报告说,66.9%的农户有过借贷行为,其中超半数靠亲友或高利贷这种非正规渠道。

邮储一进来,就提供正规贷款,门槛低,帮农民解决买种子、农机啥的融资难。商业银行不愿意去这些地方,因为投入产出比低,风险大。中国邮政不一样,它追求的全域覆盖,不是光盯着赚钱的活儿。

法律文件、学历证书、高考录取通知书,这些重要东西到现在还主要靠邮政寄,因为安全有保障,丢了耽误了算国家邮电通信罪,比运钞车还严。商业快递为效率,可能偶尔出点岔子,但邮政的责任属性要求必须零差错。

2019年的业绩报告挺有意思,邮储银行贡献了600多亿元净利润,中银保险也给了160亿元,可核心的快递业务还亏着。有人问,既然快递不赚钱,为啥不砍掉?答案就在中国邮政的定位上,它不是纯商业公司,而是国家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得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无论你住高楼大厦还是雪山脚下,都该有权收到包裹、信息。

中国邮政就是这个权利的执行者。商业快递像四通一达,核心是为盈利服务,所以避开赔本区域;邮政是为使命服务,明知亏也得干。结果呢,2020年净利润600亿元,超过京东和阿里巴巴盈利总和,还坐稳全球顶尖快递公司位置。从1997年的亏本低谷,到现在世界500强,这中间的坚持不是白费的。

中国邮政的模式挺有内涵的。在商业时代,大家习惯用利润表评企业,但有些价值超出了钱。比如,它那些网点是乡村连外界的桥,邮车是偏远区的生命线。早期亏损换来的是覆盖优势,现在民营快递再牛,也没法轻易复制。补贴期结束后,企业自力更生,金融板块成了支柱,但没忘本。

未来数字化时代,挑战肯定有,电商包裹量大,竞争激烈,但公共使命这块儿,不会变。像其美多吉那样的投递员,还在雪线邮路跑着,象征着这份韧劲。中国邮政的“亏本生意”,本质上是投资民生,回报不光是钱,还有社会稳定和公平。说到底,这家企业屹立不倒,是因为它不光是企业,还是公共服务的底线守护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财经   中国邮政   生意   世界   邮政   网点   业务   快递   银行   企业   包裹   商业   乡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