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那些改名留下的遗憾

#头条媒体人计划#​雄安新区:那些改名留下的遗憾

地名,绝非简单的代号,它承载着一方土地的历史、文化与记忆,宛如一部无声的史书,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许多城市曾拥有着动听、大气且富有韵味的名字,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改名,却让这些美好的名字逐渐消逝,成为当地人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憾,甚至沦为外地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淇县,往昔名为朝歌,那是商朝的都城,承载着辉煌灿烂的殷商文化,“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其繁华盛景仿佛仍在眼前;石家庄,曾是赫赫有名的常山,赵云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是也”,让常山之名威震四方;枣庄,前身是兰陵,“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的诗意与浪漫令人陶醉;临沂,古称琅琊,琅琊王氏、琅琊颜氏等世家大族在此崛起,书写了无数传奇故事。这些曾经闪耀的地名,因改名而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就连2010年,湖北省下辖的襄樊市,也以强化文化认同、提升城市品牌价值为由,更名为襄阳市,足见一个地方名字的重要性。

雄安新区,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热土,是燕赵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每一个地名的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如同中国众多城市一样,这里也存在着一些改名后令人惋惜的地名。

雄县:从“雄州”到“雄县”的变迁

雄安新区的雄县,其前身是声名远扬的“雄州”。追溯到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收复了瓦桥关。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和防御,他将范阳改名为雄州。与此同时,与之相对设立了霸州,二者遥相呼应,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雄州”与“霸州”,光是名字就透着一股豪迈与霸气,仿佛能让人看到当年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战争场景,感受到古人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在明清时期,雄州划归保定府管辖,这种行政区划的设置一直延续到1913年。这一年,时代的变革促使废州改县,雄州和霸州分别改为雄县和霸县。时光流转到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霸县成功升级为省辖县级市,并改设为霸州市,而雄县的名字则一直保留至今。

“雄县”与“雄州”,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从感官和气质上却有着天壤之别。“雄州”,州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行政区划,通常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影响力。这个名字仿佛自带光环,让人联想到它曾经的辉煌与荣耀。而“雄县”,作为一个普通的县级行政单位,其名字的气势和韵味明显逊色不少。

苟各庄:从“荆美庄”到“苟各庄”的遗憾

雄安新区雄县的苟各庄镇,原本有着一个如诗如画的名字——“荆美庄”。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在过去,这里生长着大量的红荆,这种植物不仅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还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红荆盛开之时,漫山遍野一片绚烂,美不胜收,因此村庄便以“荆美庄”命名,寓意着这里是一个被红荆环绕的美丽村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庄的名字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由于村边的场屋常有狗卧在那里,人们便将村庄改称为“狗卧庄”。这一称呼虽然形象,但却少了几分文雅。后来,“狗卧庄”又逐渐演变为“苟各庄”。在雄安新区境内,像“采蒲台”这样因当地特色植物香蒲而得名的地名还有很多,它们都保留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而“荆美庄”这个名字,透着一股美好与诗意,让人一看到就心生向往,仿佛能闻到红荆的芬芳,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祥和。相比之下,“苟各庄”的名字显得有些蹊跷和怪异,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美感。因此,建议将其改回到“荆美庄”的名字,让这个美丽的地名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安新:从“渥城”到“安新县”的平淡

雄安新区的安新县,原名“渥城”。其得名源于金代泰和四年,《水经注》中记载容城东南有渥水流经,也就是如今的白洋淀区域,当时的城池因位于渥水之畔而被命名为“渥城”。想象一下,一座城池傍水而建,清澈的渥水缓缓流淌,波光粼粼,岸边垂柳依依,景色如画。“渥城”这个名字,从字面上就给人一种灵动、温婉的感觉,仿佛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了解和探秘。

到了元代,渥城更名为新安县。民国1914年,新安县与安州合并,取“安州和新安”的首字,命名为安新县。“安新县”这个名字本身并不难听,但却显得十分普通,在千千万万的地名中很容易被淹没。它缺乏“渥城”那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无法让人一眼就记住,也难以唤起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共鸣。

大王:从“大王堡”到“大王”的缩减

雄安新区安新县的大王村,古称“大王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战国时期。当时,燕国为了加强防御,在浑埿城(今安新县县城)北15里处修建了一座城堡,并派遣军队驻守。这座城堡被命名为“大王堡”,其中的“王”指的是驻军首领,他们肩负着保卫边疆、守护百姓的重任。

历经岁月的洗礼,“大王堡”在明代嘉靖年间(1543年)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刻,新安县知事刘闰主持修建了“大王堡”的城门石刻,这一举措不仅加固了城堡的防御,也为其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然而,到了清代及民国时期,“大王堡”逐渐演变为“大王村”。从“大王堡”到“大王”,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字之差,但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大王堡”让人联想到一座雄伟坚固的城堡,里面住着威严的首领,它代表着一种军事防御的象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而“大王”这个地名,过于简洁,缩减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让人难以从中感受到它曾经的辉煌与故事。

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雄安新区这些改名失败的地名,就像一颗颗遗落的珍珠,等待着我们去重新发掘和珍视。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这些地名重新焕发出它们应有的光彩,让雄安新区的历史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和延续。也欢迎雄安的老乡们多多补充,一起寻找挖掘雄安新区地名其中的渊源,讲述我们家乡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旅游   新区   遗憾   雄县   安新县   地名   大王   名字   常山   霸州   文化   这个名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