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网络红人敲响警钟!户晨风、张雪峰、蓝战非“三连禁”

蓝战非的账号最近在不少平台上都查不到了,主页显示“该用户被禁止关注”。

类似的状况还出现在张雪峰和户晨风身上。

几个人的抖音、微博、小红书、B站等主流平台账号,不是异常就是被封,消息一出来,网友讨论得挺热闹。

其实,网络上的这些大V,本来就因为言论容易引发争议。

这次多个社交平台同时对他们做出处理,具体原因外界没个准信,但和前阵子网信办整顿“网络负面情绪”的专项行动搭上线看,多半是有针对性的整治动作。

说白了,就是网络环境不想再被极端内容带节奏。

往前倒一倒,这三位各自都有不少粉丝,也都是靠着自己的特色吸引了一批人。

蓝战非喜欢在直播里聊收入、资产,说自己如果认真做商业化,一年能赚到九位数。

他经常讲“不结婚不破产”“没家庭压力就能随便花钱”这种观点,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在宣扬拜金主义。

这种内容放在社交平台上,点击量肯定高,但也难免让部分观众产生反感。

张雪峰算是高考志愿领域的头部人物,他的直播经常出现一些争议说法,比如拿新闻学专业开玩笑,说“闭着眼报什么都比读新闻好”,甚至还说过“孩子要学新闻,我一定会把他打晕”这种话。

有些家长和学生觉得他说得直白,有用;但也有人认为这样下结论太极端,只会加剧焦虑。

户晨风则以“苹果精英论”走红,他喜欢把手机品牌和学历跟社会地位挂钩,还时不时贬低安卓用户和国产品牌。

给人贴标签,“苹果思维”就是精英,“安卓思维”就low,这种分法看起来新鲜,其实就是制造群体对立,用商品包装身份。

细究一下,不难发现这些网红玩的套路都差不多。

他们懂怎么利用互联网传播规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标签化,再通过夸张或极端的话语,把原本正常的讨论变成互怼大战。

这样一来,流量自然往他们这边聚集——毕竟大家都喜欢围观争议。

但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网络环境变得浮躁,对立气氛越来越浓。

最近网络监管开始收紧,对煽动负面情绪、鼓动群体对抗、制造焦虑恐慌、过度渲染消极情绪等行为展开专项治理。

像中央网信办推出的那个“清朗行动”,其实目的很直接:别让互联网变成情绪垃圾场,让更多健康、多元、有建设性的声音留下来。

这波行动下去,一些影响力大的网红首当其冲,被处理也就在预料之中。

从大的角度来看,现在每个人都能发声,每个人都有机会影响别人。

但网络不是谁想说啥就能一直畅通无阻。

一旦跨过平台规则或者法律底线,再火也可能瞬间凉凉。

现在这几位账号出事,对其他内容创作者也是提醒:玩流量可以,但别踩线。

当然,也有人觉得张雪峰那套说法很接地气,是普通人的代表。

不过,他那些“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文科都是服务业”“金融圈要颜值喝酒”之类的表述,听起来确实像是在挑事儿。

一句话扔出来,经常让评论区炸锅。

这种表达方式虽然吸睛,却没多少空间给温和理性讨论,到最后还是演变成互喷为主。

社交媒体发展到现在,大V们影响力越来越大。

他们一句话可能带动成千上万人讨论甚至争吵,有时候只需要一个观点、一句口号,就足够搅动舆论池塘。

所以,有流量的人更应该管好嘴,不然不仅自己被封,也会让整个行业风气受影响。

这事怎么看呢?

有人觉得意外,有人早就习惯,总归网络这块地儿一直在变,谁也不知道下一个会是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科技   晨风   警钟   网络红人   张雪峰   网络   情绪   社交   账号   流量   内容   对立   子网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