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下葬过程有多恐怖?明史给出的资料,让人胆战心惊

1398年,朱元璋“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继位的朱允炆仅在七天内,便将丧事处理完毕。

相较而言,朱元璋的葬礼持续时间不算长。

但就在这短短的七天里,却发生了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下葬之时,天空中出现了罕见的日晕现象,之后更是下起了瓢盆大雨。

在那个重视天象的时代,有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也有人解释称,这是上天为朱元璋的逝世而悲伤。

无论如何,阴暗诡异的气象,让皇帝的葬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而若加上那哀哀戚戚、绵延不绝的哭声,便显得有些恐怖了。人们的哭声为何而来?因为天子驾崩,也因为他们的不幸。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种残忍的殉葬习俗——人殉。即以活人作为死者的殉葬品,通常是位卑者为位尊者殉。

据说秦始皇嬴政崩后,殉葬者多达数千人。包括无后嗣的妃嫔、宫人、参与陵寝建设的工人等等。

人殉并非秦始皇所创,目前主流说法认为,人殉制度大概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

刚开始是以妻妾为开端,发展到后来,帝王以后宫嫔妃殉葬便成常态。秦朝因残暴而被推翻后,汉太祖刘邦吸取教训,倡导停止人殉。

但人殉之风依然盛行,直至汉武帝刘彻登基后,才开始严厉打击人殉制。

此后,尽管人殉偶有发生,但至少在官方层面不被推崇。但朱元璋称帝后,却重拾人殉制,有说法认为,这与蒙古习俗有关。

人殉制并非汉族的独创,少数民族用活人殉葬的例子比比皆是。

譬如成吉思汗死后,不仅他生前的妻妾被殉葬,而且在送葬的过程中,大量偶然撞见的人也被杀掉殉葬。

据传单单被中途杀掉的就将近两千人。

元朝建立后,蒙古族的习俗融入中原文明,人殉也在一定程度上死灰复燃。

而朱元璋在蒙古人统治下出生长大,蒙古习俗显然对他产生了影响。

《明史》记载,朱元璋崩后,朱允炆遵遗诏,让没有生育过的后宫嫔妃和无数宫女殉葬,即: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这些人中,有的认为给皇帝殉葬是一种天大的荣耀而主动自尽的。但也有不愿殉葬,而被残忍杀害的。

历史上,关于殉葬者的死法,主要包括吊死、毒杀、活埋、砍头四种方式。

具体到朱元璋,很可能以前两种为主。首先是“吊死”,明朝有明确记载的是明太宗朱棣。

所以主流说法认为,朱元璋的殉葬应该也采用了这种方式。

根据记载,在吊死前,殉葬者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美食。但面对“断头饭”,绝大多数人哪里吃得下?

不过是在无可奈何之下,泪流满面、痛哭不止。

其次是“毒杀”,简单来说,就是强行给殉葬的宫妃灌食水银,水银剧毒,殉葬者即刻便一命呜呼。

相较于吊死,毒杀的方式显然看上去更“体面”。而且水银能让尸体长年不腐,便于皇帝在冥界继续享用她们的美貌。

再有是活埋,听上去似乎是最残忍的死法。

但也有资料记载,在将殉葬者活埋前,主事者会为他们使用类似麻醉剂的药物,使得他们失去感知。

之后主事者会将他们摆成各种各样的姿态。为防殉葬者中途苏醒后反抗,他们往往被用绳索捆绑起来,最后用土掩埋。

最后是砍头,这种方式最直接也最简单,早期使用的情况较多。但随着文明发展,死无全尸被认为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因而后期便少有用砍头的方式处置殉葬者。

无论朱元璋的殉葬者究竟以何种方式死去,但他恢复人殉制、残害性命的做法是客观存在的。

这也成为他最大的“黑点”之一。那场暴雨,究竟是为朱元璋而下,还是为殉葬者而下,谁说得清呢?

朱元璋对自己的身后事非常看重,为了防止后人盗墓,可谓绞尽脑汁。

例如送葬时,南京城的十三座城门同时打开,十三支队伍同时出发,把迷惑性拉满。

下葬时,陵墓的封堵工作极为迅速和神秘。封堵完成后,参与此项工作的工人被悉数处死,防止泄密。

因为这些做法,朱元璋墓迄今仍然被重重谜团包裹,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被盗墓贼发掘。

但那些无辜死去的生命,谁又为他们叹息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历史   明史   胆战心惊   过程   恐怖   资料   习俗   方式   水银   蒙古   嫔妃   妻妾   太祖   残忍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