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研究发现:若60岁后才戒烟,患3种癌风险与持续吸烟者无异?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在一家康复中心外的长椅上,一位退休患者正望着远处吐着烟圈,他旁边坐着的,是刚体检完的老邻居,手里拿着报告单,说他肺里出现了阴影。

那位患者皱起眉头,把烟头摁灭,忽然说:“我六十了,现在戒烟还来得及吗?会不会已经晚了?”这不是一个人的疑问,而是成千上万长期吸烟者心里反复盘旋的问题。

很多人一直以为,哪怕抽了一辈子烟,只要某一天下决心戒掉,总能补救,但研究结果显示,尤其对三类高风险癌症——口腔癌、喉癌、肺癌——来说,60岁之后才戒烟,和从不戒烟的人在患病风险上差距非常小。

也就是说,晚戒烟并不能大幅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生率。

以肺癌为例,研究发现,那些在60岁之后戒烟的人,肺癌发病率仅比持续吸烟者低一点;而对比那些40岁前就彻底戒烟的人,其肺癌发病率要低的多,这种差异无法通过短期戒烟弥补。

肺部组织对烟草的反应不是一两年内形成的,而是几十年的慢性积累过程,烟草中的致癌物在肺部沉积多年,早已诱发细胞DNA发生异常改变。

即便停止吸烟,这些改变不会立刻逆转,部分细胞已经处于癌前病变状态,仍然继续发展。

喉癌的情况也类似,人的咽喉区域直接接触烟雾,承受的毒性刺激最强,香烟中的多种有害成分,尤其是苯并芘和亚硝胺类物质,会损伤喉部黏膜,使局部免疫系统长期处于异常应激状态。

长期吸烟者的喉黏膜常年处在慢性炎症环境中,局部组织微循环紊乱、修复机制失衡,即使后来停止吸烟,细胞损伤已经难以完全逆转。

至于口腔癌,这种癌的发生和烟草的接触面积最直接,尤其是唇部、舌侧、牙龈等区域,很多吸烟者在口腔内形成了慢性白斑或红斑,这些正是癌前病变的重要标志。

吸烟时间越长,口腔内细胞突变的概率越高,研究显示,吸烟超过30年且在60岁后戒烟的人,其口腔癌发生率仍然比普通人群的高。

更麻烦的是,口腔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随着年龄下降显著变差,到了六十岁,身体的再生能力已经远不如从前,即使停止了外源性刺激,原本受损的区域也不太可能完全恢复正常。

很多人会说,既然晚戒烟和不断吸没差太多,那是不是就干脆不戒了?这种想法站不住脚,虽然戒烟越晚效果越差,但并不是完全没用。

戒烟后呼吸功能确实能缓慢改善,其他非癌性疾病的风险会逐步降低,比如慢阻肺和心血管疾病,只是对那几种高风险癌症来说,提前几十年戒烟才是更有效的策略。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风险“定格”?很多人以为身体是可以完全恢复的,其实不然,在分子层面上,吸烟造成的突变和表观遗传改变有的已经是不可逆的。

例如,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肺细胞中p53基因突变率高于非吸烟者,而此突变恰为肿瘤形成的直接路径。

而且这些突变在戒烟后并不会消失,某些致癌路径一旦启动,就像被按下的开关,不容易关闭。这才是晚戒烟效果有限的根本。

还有不少人相信“身体会自己修复”,这是对疾病发生机制的误解,健康不是一张橡皮,不能随意擦掉错误决定的痕迹。

尤其是吸烟这种慢性损伤行为,它的代价往往是时间滞后的,表面看似无事,内里已经悄悄酝酿病变。

另一个常被忽略的观点是,不是所有损伤都能通过戒烟逆转,但戒烟可以阻止更多新损伤的发生,也就是说,哪怕六十岁才开始戒烟,也不等于“毫无意义”。

如果继续抽烟,癌变几率会更高,癌症发展速度也更快,研究中有数据显示,持续吸烟的肺癌患者,其肿瘤生长速度平均比戒烟患者快。

这说明,戒烟后虽然不能完全避免癌症,但有机会延缓病情进展、增加治疗窗口。

很多人会问,为啥有些人吸烟一辈子也不得癌?正如有的人喝酒不出事,却不能否认酒精对肝脏的损伤,吸烟的人群患癌率显著高于不吸烟者,这是事实。

研究表明,全球每年有逾250万人因烟草相关癌症丧生,肺癌在其中占比最高。

尽管晚戒烟对降低患癌风险的效果远不如早戒烟,但这并不意味着戒烟就毫无意义,任何时候决定戒烟,都比继续吸烟更好。

烟草的有害物质不仅会导致癌症,还会引发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种疾病,而戒烟的好处是逐步显现的,戒烟后身体会逐步恢复,呼吸系统功能得到改善,免疫力也会逐渐增强。

尤其是对于60岁以后的老年人,戒烟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无论何时戒烟,关键在于意识到吸烟的危害并采取行动,对于老年人来说,虽然不可能完全恢复年轻时的健康状态,但即便是在晚年戒烟,也可以有效减缓疾病的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健康状况。

而且,随着公共健康知识的普及,戒烟支持系统的完善,更多人也能在戒烟的道路上得到帮助。

戒烟,从不晚,对于那些已经六十岁或更大的老年人来说,开始戒烟,依然是改变自己未来健康命运的重要一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戒烟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黎彦林.年纪大了也要戒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4,(01):3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养生   吸烟者   医生   风险   肺癌   损伤   癌症   突变   烟草   细胞   黏膜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