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这座古城里,藏着一个别具一格的“顶流”早市——府山早市。清晨五点,天光微熹,市声渐起;中午十一点,人潮渐退,喧嚣暂歇。短短一百七十米的老街,竟簇拥着百余个摊位,演绎着最鲜活的市井交响。
许多绍兴人甘愿穿越大半个城区,只为赶赴这场清晨的盛宴。这儿不仅是买菜的绝佳场所,更是观察绍兴人生活百态的小窗口。
这沸腾的烟火巷里,藏着怎样动人的故事?
跟着小编羊羊的步伐,一探究竟!
小编手绘【府山早市店主图鉴】
在正式进入府山直街“赶早”前,强烈建议大家先在府横街吃点东西填填肚子。有一家开了20多年、朴素到店名直接就叫“早餐店”的店,很有“来头”。
热播电视剧《八角亭谜雾》曾在这里取景,CCTV10寻味绍兴篇里也有店里美食的出现。
电视剧《八角亭谜雾》剧照
早餐店现在是由2003年出生的小郑当家。小郑高大帅气,熟练翻动完锅里的油条,转过身捣一勺面糊在鏊子上摊开。面饼上磕一个鸡蛋,撒上葱花,抹上咸香的甜面酱,新鲜出炉炸到酥脆的油条被折成两段码在最上方,最后用面饼包起来,便是绍兴人最心头好的早餐——面饽饽。
哪怕是在学业最繁忙的高中,小郑也会在清晨3、4点起床帮忙,岁月在父母脸上刻下痕迹,也悄悄沉淀在他心里。看着父母日渐佝偻的身影,小郑最终做出了那个温暖的决定:接过这柄沉甸甸的锅铲。
年轻的臂膀,守住了不变的老味道,让清晨的烟火气里,添了一份坚韧的传承。
府山直街的早市只有170来米,却“挤”进了百余个摊位。摊主们共享店面,抱团式经营,小小一方天地,最多挤了5家经营户,精打细算间,成本悄然分摊。
摊和摊之间挨得紧紧的,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乍一听都是“绍兴话”,再仔细辨别,里头有诸暨口音,有上虞口音,有嵊州口音......
来自诸暨山下湖的一对年轻夫妻,自家有100多亩荷塘和120多亩藕塘,新鲜莲蓬前一天下午让工人摘好放冰库里,第二天早上四五点运到早市。
“这种老街,不好的东西卖出去,还能做人的?”潘先生话语朴实,手上却麻利得很,转眼剥出一小盆莹白莲子递过来,“你尝一尝就知道了。”
潘家盘了一个店面,坦言是整条街租金之最——一天100块,待莲藕莲蓬过季,他计划招揽几位“合伙人”共享空间,“每天20、30块的租金,大家都轻松,这里东西卖得快,能赚到钱的。”
在早市,还有不少“前店后屋”——前头铺子,是招呼客人、称斤算两的烟火地;后头小屋,是淘米洗菜、睡觉歇息的安稳窝。毛阿姨1987年嫁进来,在府山直街的这间老屋里结了婚。每天凌晨新鲜到货的河虾,几平方米的小店,日复一日撑起了一个家。
这个铺子还有一个温暖故事,毛阿姨丈夫家有6个孩子,她丈夫是老幺。二十年前,夫妻俩双双下岗,生计无着。老父亲召集所有子女商议铺面归属。感念毛阿姨嫁入不易,下岗后谋生艰难,大家一致同意把铺子留给他们。
从此,毛阿姨在老屋前支起了河虾摊,她的双手因长期接触冰水而关节变形,却依然每天笑容满面地招呼客人。“习惯了,中午困了到后屋眯一会,我在这条街上38年了,街坊邻里都熟悉,我也舍不得走了。”
府山早市很短,信步片刻便能从这头踱到那头;府山早市又很长,牵动着半城绍兴人日复一日的奔赴,承载着远方游客慕名而来的探寻。方寸之地浓缩了生活的百味杂陈——有少年接棒的老味道传承,有新农人精打细算的共生智慧,更有数十年如一日浸透冰水的坚韧守候。
这,就是府山早市。这,就是绍兴人热气腾腾、脚踏实地过日子的精神气。
来源:越牛新闻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