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奶茶”“零元大餐”的狂欢尚未散尽,互联网巨头的财报已揭开残酷真相:美团二季度净利润暴跌89%,仅剩14.9亿,较市场预期少了八十多亿,股价单日大跌12%,市值蒸发近900亿;京东新业务单季亏掉147.7亿,核心利润直接腰斩。这场搅动外卖行业的“三国杀”,短短一季度就烧掉至少300亿补贴,却没有诞生预期中的王者,反倒让一个隐形赢家浮出水面。
补贴战的硝烟始于京东外卖的高调入局,以“零佣金”和“骑手五险一金”为矛撕开市场,美团、饿了么随即挥出百亿补贴盾牌回应 。2025年春天,外卖平台的补贴攻势达到顶峰,美团日单量冲至1.2亿,饿了么峰值突破8000万,但虚假繁荣的背后是资本的疯狂燃烧。
财报数据给出了最直白的“烧钱账单”:京东二季度营销开支暴增127.6%,达270亿元,其中151亿投向外卖补贴 ;美团销售及营销开支增加51.8%,新增的77亿全用在用户激励与推广上;阿里即便按新增开支的50%估算,外卖投入也至少100亿 。三家巨头单季度砸出的300亿,远超高盛此前250亿的预测,却只换来了“全行业亏损”的结局——美团市场份额从74%跌至65%,京东新业务持续失血,阿里增速明显放缓。
更令人揪心的是,补贴成本正沿着产业链层层转嫁,让商家、骑手与消费者沦为“买单者”。有餐饮门店月流水16万,扣除平台满减和佣金后反倒亏损一万,一笔18元的优惠券,商家至少要承担12元成本,卖得越多亏得越狠。数据显示,实付16-17元的外卖,商家毛利润仅3-5元,骑手收入也只有2-4元 。骑手们则在爆仓订单中疲于奔命,工作时间翻倍,闯红灯、超速成常态,安全隐患陡增。而消费者短期的“薅羊毛”快感,早已埋下垄断后涨价反噬的隐患,一如当年网约车大战后的提价潮。
当平台、商家、骑手都在这场内卷中伤痕累累,监管部门的及时介入成为了真正的“破局者”,也是这场混战中唯一的赢家。面对愈演愈烈的非理性竞争,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出手约谈平台企业,直指“二选一”“激进补贴”等顽疾,要求严格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划定合法经营底线 。
这场监管介入的深层意义,远不止叫停一场补贴战。它恰似一剂“退烧针”,迫使行业从“流量为王”的内卷泥潭中抽身,重新聚焦核心价值——食品安全、骑手权益与商家生存 。正如美团CEO王兴所言,行业终将回归理性,但在此之前,监管已提前为无序竞争画上休止符,避免了更多资源浪费与行业创伤。
回顾历次互联网补贴战,从共享单车到社区团购,再到如今的外卖大战,“烧钱换市场”的剧本从未变过,却始终走不出“亏完离场”或“垄断收割”的怪圈。美团与京东的财报数据,终于给狂热的资本浇了盆冷水:商业的本质从不是补贴的厚度,而是价值的深度。
当“百亿补贴”的噱头褪去,真正的行业进步从来藏在技术创新里,在骑手权益的保障中,在商家盈利的笑容上。这场耗时数月的补贴战终将落幕,但监管为行业校准的方向不会改变——只有坚守合规底线、创造多方共赢的价值,企业才能走得长远。这或许,就是300亿烧出来的最昂贵也最珍贵的教训。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