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当总统反美亲华,儿当总统反华亲美,咋差这么多?

在菲律宾的历史长河中,阿基诺家族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

科拉松·阿基诺和她的儿子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都曾登上总统宝座,但他们奉行的外交政策却截然不同,宛如两条背道而驰的道路。

科拉松·阿基诺,大家都亲切地叫她“科丽”。原本她只是一位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对政治一窍不通。她的丈夫贝尼尼奥·阿基诺二世是马科斯政权的坚定反对者。

1983年,丈夫在回国时于机场惨遭枪杀,这一事件瞬间点燃了民众心中的怒火。


1986年,“人民力量革命”爆发,马科斯被赶下了台,科拉松顺势成为了菲律宾总统。

然而,她接手的菲律宾却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马科斯执政20年,让国家背负了265亿美元外债,经济陷入崩溃,失业率飙升至12%。


国内还存在军方叛乱和共产主义武装活动,局势十分动荡。科拉松上台后,首要任务就是收拾这个烂摊子,建立民主制度,搞活经济。

虽然外交政策在当时不是她关注的重点,但她还是做出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关闭美国军事基地。

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由来已久。二战结束后,美国就在苏比克湾和克拉克空军基地驻军,这两个地方在冷战时期是美国在亚洲的重要战略支点。

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菲律宾民众对这些基地越来越不满。一方面,这些基地被视为殖民时代的遗留物,严重损害了菲律宾的主权;另一方面,美国大兵在当地惹出了不少事端。

比如1989年,一名美国士兵在苏比克湾附近杀害了一名菲律宾工人,这一事件引发了民众的强烈抗议。

1991年,美国军事基地的租约到期,菲律宾参议院进行投票,以12比11的微弱优势决定不再续租。

其实,科拉松一开始是想保留这些基地的,因为菲律宾每年能从美国获得2.03亿美元的租金,相当于当时政府财政收入的3.5%。但最终,她还是顺应了民意,支持关闭基地。

这一举措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被视为菲律宾真正走向独立的标志。不过,基地关闭后,附近数万人失去了工作,苏比克湾所在的赞比亚勒斯省经济一度萎缩9%。

科拉松反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在马科斯时代的所作所为。根据解密的美国外交文件显示,中情局曾协助马科斯伪造1969年大选结果。

即便在1983年阿基诺二世遇刺后,美国仍向马科斯政权提供了8.5亿美元军事援助。

马科斯倒台后,菲律宾民众对美国积累了多年的怨恨爆发出来,认为美国是独裁统治的帮凶。科拉松顺应了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关闭美国基地既是出于政治需要,也是对历史的一种清算。

在科拉松执政时期,中国和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20世纪80年代,中国正专注于改革开放,在外交上保持低调。南海问题当时还没有成为热点,菲律宾和中国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矛盾。

1988年,科拉松访问中国,她是首位访华的菲律宾总统。但这次访问主要是进行文化交流,没有太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内容。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1988年中菲贸易额仅为3.4亿美元,不到菲律宾对外贸易总额的2%。总体来说,科拉松的对华政策比较平稳,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就是普普通通的关系。

时光流转,到了2010年,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当选为菲律宾总统。此时的菲律宾和他母亲执政时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民主制度已经相对稳定,经济年均增长达到6.2%,但新的问题出现了——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军费开支较2000年增长5倍,这让东南亚国家感到不安。

2012年4月,黄岩岛事件将菲律宾和中国推向了风口浪尖。菲律宾海军企图在黄岩岛抓捕中国渔民,中国海监船及时介入,双方展开了长达两个月的对峙。

最终,菲律宾公务船撤离,中国实现对黄岩岛的常态化管控。这次事件导致菲律宾香蕉出口中国受阻,仅2012年5月就造成1.2亿美元损失。

阿基诺三世对此并不甘心。2013年1月,菲律宾政府单方面将南海问题提交海牙常设仲裁法院,要求裁定中国的“九段线”主张无效。

中国政府明确表示“不接受、不参与”,但仲裁庭仍于2016年7月作出有利于菲律宾的裁决。虽然该裁决缺乏强制执行力,但阿基诺三世在国内的支持率因此上升了15个百分点。

他公开宣称:“我们证明了小国也能用法律对抗强权。”

在与中国对抗的同时,阿基诺三世加强了与美国的关系。2014年4月,菲律宾与美国签署《加强防务合作协议》,允许美军使用菲方5个军事基地并进行轮换驻扎。

这与他母亲关闭美国军事基地的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根据协议,美军在2016年前向菲律宾提供了32艘巡逻艇和12架侦察机,总价值1.5亿美元。2015年美菲联合军演规模达到1.1万人,是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

阿基诺三世的转向有着现实考量。菲律宾海军当时仅有1艘二战时期的美制护卫舰具备远航能力,而中国南海舰队同期列装了17艘新型导弹驱逐舰。

2012-2016年,中国在南海岛礁新建了超过1200公顷陆地,相当于马尼拉城区面积的1.5倍。阿基诺三世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我们需要美国第七舰队作为威慑力量。”

科拉松和阿基诺三世外交政策的巨大差异,核心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问题截然不同。

科拉松上台时,菲律宾民众最迫切的需求是摆脱独裁阴影和恢复经济,而美国作为马科斯政权的支持者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阿基诺三世执政时期,菲律宾人均GDP已从1986年的583美元增长至2865美元,民众的关注点转向了国家主权尊严。2015年民调显示,73%的菲律宾人支持通过国际法律手段解决南海争议。

更深层的变化来自地缘政治格局。科拉松时代的美国正忙于应对苏联解体后的全球战略调整,对东南亚关注度下降。


而到阿基诺三世时期,奥巴马政府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6年间将驻亚太海军力量占比从50%提升至60%。这种战略转向为菲律宾提供了借力打力的机会窗口。

值得关注的是,阿基诺家族的政策遗产仍在影响菲律宾。2016年杜特尔特上台后调整对华政策,中菲贸易额在2022年达到877亿美元,是阿基诺三世离任时的3.6倍。

但2023年美菲《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框架下的新增4个军事基地,又让南海局势再起波澜。历史证明,菲律宾的外交选择始终在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天平上摇摆,而领导人的决策往往取决于他们所处的时代浪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菲律宾   南海   军事基地   外交政策   美国   中国   民众   总统   美元   基地   经济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