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限高深夜取消!万达为什么越卖越穷,房地产的"雷"还在爆?

9月28日,一则消息在财经圈炸了锅:曾经的中国首富、万达集团掌舵人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了。

天眼查和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的信息显示,这源于万达下属公司的经济纠纷,其关联企业被执行总金额已超70亿元,仅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有10条被执行人信息,总金额52.62亿元。

在2025年9月29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悄然更新了关键信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高消费限制令已全面撤销

虽说万达知情人士称可能是“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但在自媒体疯狂传播的背后,这件事早已不是单纯的个人信用问题,反映出了房地产行业乃至整体经济的深层困境。

从最直接的个人和企业层面看,被限制高消费对王健林和万达而言,本质上是“信用亮了红灯”。

在金融体系里,限高几乎等同于个人信用破产的信号,不管是王健林以个人名义融资,还是他作为法人的万达系企业想贷款,都会被金融机构打上问号。

要知道,万达这两年为了回血已经拼尽全力,过去两年卖掉了超过30座万达广场,从上海金山到北京的多个项目都发生了股权变更,王健林也成了业内少有的“卖资产还债不停歇”的企业家。

可即便如此,万达系仍陷入70亿被执行的泥潭,这意味着接下来万达融资只会更难——哪怕国家早有房企融资白名单政策,实际落地时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把控只会更严,毕竟没人愿意把钱借给信用已经受损的企业。

这对普通人也是个警示:信用是金融世界的通行证,一旦失守,个人和家庭的财务路都会走窄。

往深了看,王健林被限高远不止是万达一家的事,更是房地产行业的“一叶知秋”。

从恒大暴雷到万科遇困,再到今天万达的窘境,每一个头部房企的风吹草动,都是行业现状的缩影。

王健林的困境至少暴露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房企现金流彻底承压,万达主营商业地产,靠租赁收入支撑,连它都赚不到钱,说明卖新房回笼资金难,持有资产融资更难。

二是资产变卖陷入“越跌越难卖”的死循环,随着房价下跌,万达手里的商场、写字楼不断贬值,而市场向来“买涨不买跌”,越贬值越没人敢接盘,变现自然受阻。

国家统计局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8月全国70城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0.6%,一线城市领跌1%,二手房价已连续多月加速回落。

年初定下的“稳楼市”目标,如今看来挑战重重,政策端虽有宽松,但还没出现能扭转全局的大招。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件事折射出的经济连锁反应。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可不是只关系到房企老板的钱包。

新质生产力确实在发展,但半导体、AI这些行业创造的岗位,大多面向高学历人群,对大量进城务工的蓝领、体力劳动者来说,反而可能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他们的就业,还是得靠房地产上下游的建筑、装修、建材等行业支撑。现在万达这样的商业地产巨头动力减弱,不仅会影响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增长,还可能让就业市场承压。

更要命的是商业环境的萧条,万达的商场里全是中小商户,它的困境背后,是大街上越来越多的空置店铺、冷清的超市和写字楼,这是恒大、万科出事时难直接看到的商业生态困境。

而房地产和金融深度绑定,万达70亿被执行的风险如果扩散,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引发更大的金融系统性风险。

王健林被限高这件事,与其说是个八卦,不如说是个严肃的经济信号。它既敲响了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警钟,也揭开了房地产行业融资难、变现难的真实处境,更提醒我们稳楼市、稳经济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

对普通人来说,要看懂背后的风险;对政策制定者来说,更要加快拿出全局性的解决方案。毕竟房地产这个“发动机”不能一直失速,商业生态的活力也需要尽快恢复。

你觉得接下来楼市会迎来救市大招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我要上头条##上头条 聊热点##财经##房地产##王健林限高措施已取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财经   深夜   房地产   王健林   风险   信息   困境   融资   信用   都会   经济   房地产行业   楼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