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德镇,人们笃信“手艺即人品”。一块瓷片,能看出匠人的心性;一份鸡排,也能尝出摊主的诚意。正是这座城市千年沉淀的“较真”气质,才容得下一个为六块钱较劲九年的摊主。
作者 | 郭联发
在景德镇一条寻常的街巷里,一口油锅日夜升腾着烟火,一辆三轮车静静停驻,一个穿着旧围裙的男人一边翻炸鸡排,一边用带着“译制腔”的口吻说:“做完你的我做你的。”这话本是忙乱中的自言自语,却在2025年的秋天,意外点燃了全网的情绪。
6元一份的鸡排,9年不涨价,不加盟、不直播、不搞“限量抢购”,却让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专程赶来,排上一小时的队,只为听他亲口说一句“这种场面还在我的掌控之中”“我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再让你等了”。
这看似荒诞却又戳中人心的一幕,是一口油锅与一座千年瓷都的时代演绎,是一个普通人与一个圈层的情绪共振,更是江西人文土壤与互联网的一次碰撞交融。
“鸡排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
千年瓷都的烟火传承,养得出“鸡排哥”这样的人
景德镇,一座因瓷而生、因工而兴的城市。千年来,高岭土在匠人手中塑形,窑火昼夜不熄。这里没有宏大的资本叙事,有的只是“一窑生、一窑死”的敬畏,是“千锤百炼、方得一味”的执着。
“鸡排哥”李俊永,正是这种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朴素延续。
他不用预制菜,每天凌晨采购鲜肉,亲手腌制;油品检测报告揣在兜里,随时可查;学生来买,便宜一块;收摊时剩一块,顺手递给夜归人。这些细节,没有一条写在“网红运营手册”里,却恰恰击中了这个时代最深的渴望:真实。
在景德镇,人们笃信“手艺即人品”。一块瓷片,能看出匠人的心性;一份鸡排,也能尝出摊主的诚意。正是这座城市千年沉淀的“较真”气质,才容得下一个为六块钱较劲九年的摊主。
他不是在炸鸡排,是在延续一种“把小事做到极致”的生活哲学。
景德镇的窑火,烧了千年,烧的是青花,也是人心。而“鸡排哥”的油锅,不过是这炉火在当代的一次微小延续——从御器到市井,从瓷器到鸡排,变的是器物,不变的是那份“对得起”的敬畏。
景德镇曾是“御窑”所在地,为皇室烧制瓷器,一丝不苟,万无一失。今天,“鸡排哥”的油锅,何尝不是一种新的“民窑”。
他服务的不是达官显贵,而是放学的学生、夜归的打工人、远道而来的游客。他把“御窑级”的认真,用在了6元一份的鸡排上。这种“降维”的坚守,反而成就了最动人的升维价值。
当网友把他的语录配上法官、医生、教师的视频,说“各行各业都在说‘做完你的我做你的’”,我们才恍然:他已不只是一个摊主,而成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他代表着一种正在被稀释的品质:在快节奏中坚持慢工,在浮躁中守住本分。
这正是景德镇从千年瓷都走向现代文旅城市的精神支点——不是靠复制古建、打造仿古街,而是让传统的精神,在当代生活中重新发芽。城市真正的魅力,不在高楼大厦,而在街角巷尾那个愿意为你多炸三十秒的摊主。
时代的疲惫,需要一个“嘴替”来治愈
“鸡排哥”之所以被千万人二创、转发、调侃,不仅仅是因为他卖鸡排,更是因为他成了无数职场人的“嘴替”。
无论是“我已经没有任何理由让你等了”,还是“美味即将到来”,这些随机蹦出的话语,像极了年轻人手机壁纸上自我鼓励的金句。忙碌似乎是当下人们的常态,当他们在职场上遭受反复拉扯时,在“鸡排哥”身上他们忽然发现:“这不就是我吗?”
“做完你的我做你的”——这不是一句口号,是每个在工位上连轴转的打工人最熟悉的状态。一个人做、一群人看、像陀螺一样旋转不停,多少代表了这些岗位人士的真实工作感受。
他在油锅前的忙碌与自语,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自己的生活:疲惫,但没停下;混乱,却仍有序;压力山大,却还努力笑着说“还在掌控之中”。
这种共鸣,超越了地域,也超越了职业。网友把他的声音配在医院、工地、办公室的视频里,不是为了搞笑,而是在自嘲中寻找慰藉。他成了这个时代的情绪出口。
而这种“情绪价值”,恰恰是许多精致商业所缺失的。当“服务”变成冰冷的流程,一个愿意和你聊天、记得你口味,甚至在收摊时送你一块鸡排的人,怎能不让人动容?
“鸡排哥”卖的不只是鸡排,更是一种“被当人对待”的感觉,是一种“疯狂忙碌”状态下的“自我鼓励”和“情绪安抚”,也是年轻人隐秘情绪的集中宣泄与幽默式抗争。
偶然走红,必然值得
有人说,“鸡排哥”太“轴”了:学生优先,便宜一块;下午四点半不再接待散客,准时前往学校门口为学生服务;别人劝他开连锁,他说“我怕炸不好”;面对千万级直播邀约,只回一句:“赚买菜钱足矣。”
这种“轴”,就像景德镇的拉坯师傅,一坐就是三十年;就像婺源的茶农,守着一片山,年年采春茶。“鸡排哥”便是这种精神的个体写照——不玩“饥饿营销”,不搞“人设包装”,不靠算法取悦世界,而是用“我本分,你放心”的朴素逻辑,重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这份清醒与克制,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反而成了最稀缺的品质。“鸡排哥”的爆火,让很多人直呼“看不懂”,但细究之下,每一步都写满了“情理之中”。
是九年的坚持,让他有底气说“我不玩套路”;是景德镇的包容,让他能安心守住一个摊位;是时代的疲惫,让大众渴望真诚;是网络的平权,让普通人也能被看见。
他不是第一个走红的草根,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他没有被流量冲昏头脑,面对“有几套房”的追问,他笑着回:“你多来,我才能多卖两份。”面对爆火,他第一时间召集“鸡排家族”分流摊位,只为减少游客等待。
“爆火”之后,他依然在炸鸡排,依然在说那句“做完你的我做你的”。这或许才是我们最该珍视的:一个人红了,却没有变。他的围裙上有油渍,手臂上有烫疤,额头上有汗珠;与此同时,他心里有数,手里有活,脚下有根。
他让我们看到,真诚不是过时的笨拙,而是穿越周期的力量;平凡不是沉默的底色,而是照亮时代的微光。
景德镇的窑火,烧了千年,烧出了青花,也烧出了“鸡排哥”这样的普通人。而这,或许才是这座城市最该被看见的“人间瓷器”——不完美,但真实;不昂贵,却珍贵。
来源:当代江西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