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秋天,新婚的毛主席和杨开慧住到了长沙市郊的清水塘。不久之后,他们就结识了在附近卖菜的一个16岁少年。
当时,毛主席夫妇肯定想不到这个少年将在日后成长为红军一位赫赫有名的骁勇战将,并在湘江边为中国革命立下不朽功勋。
而且,他们更想不到这位战将又将如流星一般划过天空,在重伤被俘之后,竟毅然将手插进腹中,断肠牺牲。
那么,这位英雄到底是谁?
他又有着怎样悲壮的事迹呢?
本文要说的这位断肠英雄就是陈树湘。
1905年,他出生在湖南长沙福临镇,家里是穷苦的佃农。9岁时,他就开始给地主家割草,放牛。
1914年,因为家乡发生旱灾,他跟着父亲只能外出逃荒,辗转到了长沙市郊小吴门外的陈家垅,以种菜、卖菜勉强糊口。
1921年秋天,新婚燕尔的毛主席和杨开慧来到了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居住,这里离陈树湘的家只有几百米。不久之后,小两口便认识了这位16岁的少年邻居。
当时,我党湖南支部就在毛主席的家里。所以,经常到附近买菜、挑水的陈树湘便能经常受到毛主席、何叔衡等革命家的进步启蒙教育。1922年,17岁的陈树湘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3年后,他又成为光荣的我党党员,并踏上了革命之路。
1926年7月,北伐军开始攻打长沙,21岁的陈树湘和当地的一批农会兄弟一起支援北伐军,并用从溃逃的敌军手里夺下了10几条长枪,组建了一支农民革命武装。
然而,就在第一次北伐胜利的几个月后,蒋介石便在1927年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一个月后,“马日事变”爆发,长沙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陈树湘不得不离开长沙,辗转到武昌的叶挺所部,后又调至警卫团担任排长。团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卢德铭。
当年9月,他和战友们在卢德铭的率领下,与自己的老大哥~毛主席会合,并参加了秋收起义。
不久之后,陈树湘成为最早一批追随毛主席上井冈山的红军元老。此后,他先是担任红4军的连长,后又担任过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的特务队队长,负责保卫毛主席、朱德老总等领导,并参加了历次反“围剿”。1934年3月,陈树湘被任命为红5军团红34师师长。
从一名参加革命起义的战士到成长为红军的高级指挥员,陈树湘仅仅用了7年。
这里要重点说一下红34师。
这个师的前身是红军在福建的地方部队,战士基本都是闽西子弟。不管是单打独斗,还是配合兄弟部队,这个师都是一把好手,以骁勇善战闻名全军,并因战功赫赫,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誉为“钢铁之师”。
1934年秋,因为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指战员虽浴血奋战,但在第5次反“围剿”中仍陷入被动。
1934年10月9日,陈树湘奉命率红34师在于都县的鲤鱼坝建立防线,掩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从从瑞金和兴国向于都集结。
10月16日,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负责为全军开路,向西突围的是红3军团的红4师,负责为全军殿后,阻击敌人重兵的则是红34师。
蒋介石很快看明白了红军的意图,并调集40万大军,从三个方向对中央红军展开了围追剿杀。
在连续突破敌人的3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于11月底,来到了湘江边。
11月25日,红4师抢渡过江,在湘江西岸建立防线,与敌人展开连番血战,以损失过半的代价掩护中央红军过江。
11月26日晚,刘伯承老总和红5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召集正在阻击敌人的红34师干部开会。在会上,刘伯承老总拍拍陈树湘的肩膀,叮嘱道:“你们一定要完成掩护全军过江的任务,也要做好被敌人截断退路,成为孤军的准备。”
说着,刘伯承老总摘下眼镜,擦了擦湿润的双眼。
然后,大家握手告别,所有人在心里都很清楚:这一别,恐怕再难重逢。
陈树湘很清楚自己肩负的重担,但他从参加革命的第一天起,就已下定九死无悔的决心。
11月28日,天气异常阴冷。陈树湘指挥全师在湘江东岸的广西水车一线建立了阻击防线。不久之后,几十倍于红34师的敌人汹涌而来。首当其冲的就是陈树湘的老对手~周浑元指挥的国民党中央军。
在第5次反“围剿”中,周浑元被陈树湘打得灰头土脸,这一次,他凭借人多势众,发誓要报几个月前的一箭之仇。
面对气势汹汹的国民党精锐,陈树湘明白只要多坚持一分钟,党中央和大部队就能少一分危险。因此,在战斗打响后,他始终在火线指挥全师像钉子一样死死守住阵地。
指战员的子弹打没了,就用刺刀、枪托和一切能用的武器,与冲过来的敌人展开残酷的肉搏战,直杀得敌军尸横遍野。
有一位连长,腹部被炮弹破片撕开,肠子流了出来,但他仍然坚持指挥。红军阵地被炮火染红,山坡上的树全被烧得只剩树干。即便如此,红34师始终死守不退。
12月1日,中央红军主力终于全部渡江。此时,红34师已经与敌人鏖战了4天5夜,在重创敌军的同时,全师也从战前的6000多人锐减到不到1000人,而且,仍处敌人的重兵包围之中。
此后,陈树湘指挥全师连续突击,但始终没能冲到江边。最后,他率部从敌人的结合部之间穿出,准备从凤凰嘴徒步涉水渡过湘江。
然而,在12月3日,红34师在经过安和镇文塘村时遭到了桂军的伏击,损失惨重。
解放后,有村民回忆说从那天一早到傍晚,村子外的枪声就没停下,特别是江边的枪声更加密集,村外高大的防风树有的竟然被子弹拦腰打断,其他的也被打断了很多树枝。战斗结束后,村民们在附近找到并掩埋了300位红军指战员的遗体。
12月10日一早,在湖南江华县的牯子江渡口,陈树湘在指挥部队渡江时,再次遭遇敌军。
当时,红34师仅剩100多人,已经无法追上大部队。陈树湘决定带领大家继续寻找敌军的薄弱环节突围,到湖南南部打游击,如果不能成功突围,那就为革命战斗到底。
在战斗中,他右腹中弹,伤势严重。战士们先是给他进行了简单包扎,后因伤口太大,大家赶快又从附近的庙里找来一个碗扣在了他的伤口上,再绑好,防止肠子流出来。
此后,战士们抬着面无血色的师长,一路向道县的驷马桥方向转移。
12月12日,面对甩不掉的敌人,为了保存这支英雄部队的火种,陈树湘命令参谋长王光道带领余部突围。
他向王光道下达的最后一道命令就是:“能突出去一个算一个!”
随后,陈树湘忍着剧痛,下了担架,带着警卫员和十几名战士,在道县富足湾村附近的山里阻击敌人,掩护其他战友突围。
在战斗中,看着身边的战士接连倒下,陈树湘命令仅存的2名警卫员和1名修械员赶紧走,他自己留下继续掩护。但是,3名战士怎么能忍心抛下师长,他们强行把陈树湘架上担架,隐蔽到山里的一个岩洞之中。
这个山洞隐蔽性极好,陈树湘和3名战士在此休整了5天。当地还有百姓派孩子给他们送过去吃的和中药。
然而,在1934年12月17日,道县保安团的一个营开始搜山。随着敌人逼近,陈树湘带领3名战士义无反顾地杀出了岩洞。
面对人多势众的保安团,突围实在是比登天还难。在打光子弹后,重伤的陈树湘和一名警卫员不幸被俘。
这下,敌人美坏了,因为一个活的红军师长能换不少赏钱。于是,他们把陈树湘抬到了位于驷马桥的营部门口。当时,陈树湘的肠子都露了出来,站也站不起来。敌人想用人参给他提神、续命,但他一直紧咬牙关。
1934年12月18一早,敌人抬着陈树湘一路赶往道县县城,想趁他活着,好请赏。当走到蚣坝镇的石马神村时,29岁的陈树湘用尽最后的力气,突然从伤口掏出肠子,一把扯断,壮烈牺牲。
在陈树湘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割下了他的头颅,悬挂在长沙的小吴门外示众。当地群众则趁着天黑,把这位英雄的遗体掩埋在了潇水边的土坡上。
在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身患疾病的毛主席躺在担架上焦急地询问突围后的战况。当得知负责为全军殿后的红34师几乎全部牺牲后,他捶胸顿足,连呼:“我的34师呀!”
在红34师的干部中,有3位同志坚持到了新中国成立。在1955年的授衔中,原师政治部主任朱良才被授予上将军衔,100团团长韩伟被授予中将军衔,100团1营长侯世奎被授予少将军衔。
据说,毛主席曾感叹:“如果陈树湘没牺牲,怎么也是上将!”
虽然陈树湘同志牺牲在90年前,但是,他的英名如今依然在世代传颂。
他无比坚定的意志和伟大的牺牲是中国革命史中一座永远不朽的丰碑。
他为革命九死无悔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辈继续奋勇前进。
素材来源:
中国反邪教丨他被称为“断肠将军”,被俘后亲手扯断肠子就义,年仅29岁……
今日永州丨陈树湘:铁血后卫垂青史,断肠明志铸忠魂
湖南日报丨“绝命后卫师”师长陈树湘用惊天壮举书写绝对忠诚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丨中央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的壮烈人生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