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热炒 “Run it hot”,押注双宽松政策,美股屡创新高引争议

本月,美股再度刷新纪录。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首次站上46000点关口,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也接连创下历史新高。

在这轮上涨的背后,Run it hot被频繁提及。

“Run it hot”是当前华尔街交易策略的核心逻辑之一,即在财政和货币双宽松的共同作用下,即便经济有短期波动,依旧能够维持增长动能,风险资产将持续受益

这套逻辑正引发市场热议,也带来了诸多争议。

Unlimited Funds首席执行官Bob Elliott是这套策略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Run it hot”意味着在经济不确定时选择相信政策支撑的力量。

这套逻辑的起点来自于两个现实背景:

一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本周美联储预计将进行降息,市场也在关注未来几个月是否会有更多宽松举措。

二是减税政策继续实施,为经济增长提供助力。

这两者共同作用,构成了“Run it hot”的底层逻辑:政策托底,增长延续,资产价格有支撑

上周二,修正数据显示,截至3月的12个月里,美国新增就业岗位被下调了91.1万个。

这一数据一度引发市场担忧,但从美股走势看,投资人似乎并没有被这组数据打乱节奏。

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Torsten Slok指出,尽管劳动力市场表面疲软,但诸如航空旅行、餐厅预订等消费类指标依旧坚挺。

这说明支撑消费的力量可能不来自短期就业增长,而与结构性问题有关,如移民减少等供给端限制。

换句话说,投资者不是忽视数据本身,而是对其背后的成因有着不同理解。

在“Run it hot”的视角下,只要消费未被击穿,政策工具仍在发挥作用,市场就有理由维持当前估值水平。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策略师David Kelly对此持保留态度,他认为,市场可能误读了降息的信号。

在他看来,美联储之所以准备降息,是因为担忧经济放缓甚至陷入衰退,不是出于对经济增长的信心。

Kelly的观点也不是没有依据,历史经验上,每一次降息周期的开启,都伴随着经济增长放缓甚至经济危机。

然而,这一逻辑并未说服全部市场参与者。

Alliance Bernstein股票主管Nelson Yu认为,即便经济存在放缓迹象,只要不是断崖式下滑,降息反而能为风险资产提供更好的环境。

利率下调有助于维持盈利能力,尤其是对高成长行业和杠杆企业尤为关键。

这也解释了为何尽管就业数据放缓,科技板块仍然成为资金追逐的热点。

近期,美国长期国债也同步上涨。

这一现象让不少市场人士感到疑惑,如果经济真的如“Run it hot”所设想的那样出现反弹,长端利率理应上升,但现实却相反。

一方面,投资者对短期内经济降温仍有担忧,出于避险需求配置长期债券。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对通胀预期的重新评估。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尽管经济持续增长,但通胀可能控制在2%左右的目标上下,长期利率因此未出现大幅走高。

这说明,“Run it hot”在债市同样引发分歧。

股市拥抱乐观,债市则体现谨慎。

在这一轮“Run it hot”逻辑中,科技行业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

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

上周三,甲骨文公司宣布与三家企业签订了总额数十亿美元的AI相关大单。

消息发布后,公司市值一日内飙升2470亿美元。

过去几个季度,微软、英伟达、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不断传出AI业务扩张计划。

在利率走低的背景下,科技领域的资本开支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Pimco经济学家Tiffany Wilding指出,科技投资周期正成为美国经济的一种“底层支撑”。

这也让“Run it hot”不仅仅是一种政策较量,更是一种结构性趋势的押注。

“Run it hot”的本质是一种对政策有效性的信任,一种在复杂经济信号中寻找确定性的尝试。

当然,它也不是没有风险。

就业数据下修、债市分歧、制造业放缓等信号仍在提醒市场,政策的支撑只是缓冲,不是万灵药。

但对于习惯了周期波动的华尔街来说,风险和机会从来就是一体两面。

在这个过程中,对“Run it hot”的理解,不应该是简单站队,要看清它的逻辑、适用的条件,以及可能的边界。

在不确定中寻找相对确定,在分歧中理解市场共识,或许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财经   华尔街   宽松   政策   押注   市场   逻辑   经济   数据   利率   周期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