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民最担心的事还是来了?
标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严格程度,接着又在9月22日直接宣布大豆出口零关税,这两招组合拳打得特朗普政府措手不及。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阿根廷向中国出口了123万吨高粱,其中122万吨全部运往中国,这个数字让美国农业部门彻底慌了神。
更让华盛顿难以接受的是,阿根廷身为美国的传统盟友,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公开抢夺本该属于美国的中国订单。
阿根廷农业秘书处最近发布的决议里藏着不少门道。
他们把出口高粱按等级分为每百升72公斤、70公斤和67公斤三个标准,同时对破碎粒与非谷物物质含量作出严格限制,不符合标准的货物将失去出口认证资格。
这个标准比以前严多了,为的就是让中国买家觉得阿根廷货靠得住。
说白了阿根廷这是在向中国市场示好,中国原本是美国高粱的大客户,但随着贸易摩擦升级,中国转而从其他国家采购。
阿根廷看准了这个机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争取更多订单,这种做法虽然符合市场规律,但对美国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高粱只是开胃菜,大豆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9月22日,阿根廷政府突然宣布了一个爆炸性消息:从即日起至10月31日,全面取消所有谷物及其制成品的出口关税。
在阿根廷出台这一政策后,中国买家订购了至少10船阿根廷大豆,每船约6.5万吨,计划11月装运。
算下来,这批订单总量超过65万吨,而且成本比美国大豆便宜不少。
阿根廷为什么敢这么干?说到底还是经济压力太大,阿根廷国内通胀率高达两位数,政府急需外汇稳定经济。
大豆出口关税由26%降至零,豆油和豆粕出口关税也由24.5%降至零,虽然这个政策只持续到10月底,但已经足够在国际市场上掀起波澜。
对于阿根廷农民来说,这是难得的好机会,能多赚一笔,对中国买家来说,价格实惠质量又有保证,自然愿意下单。
反观美国这边的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2024年中国进口2213万吨美国大豆,同比降低5.7%;同期进口7465万吨巴西大豆,同比增长6.7%。
2024年美国大豆所占份额降至21%,而巴西大豆的份额上升至71%,这个数字变化说明了一切,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正在被南美国家快速蚕食。
今年3月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自3月10日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小麦、玉米加征15%关税,对高粱、大豆加征10%关税。
这个政策让美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进一步削弱。同时,中国海关在进口的美国大豆中检出麦角和种衣剂大豆,暂停了美国CHS Inc.等3家企业大豆输华资质。
质量问题加上关税问题,双重打击之下,美国农民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特朗普其实早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在社交媒体上多次表态,希望中国能够增加购买美国大豆,甚至提出要把采购量提高三倍。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阿根廷用零关税政策砸出一条血路时,美国农民手里的大豆只能眼睁睁看着价格往下掉。
这场农产品争夺战背后,其实反映的是国际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采购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2025/26至2034/35年度,预计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将从1.125亿吨增至1.404亿吨。
这么大的市场容量,自然有无数国家想分一杯羹,美国如果还抱着老大心态,用关税和制裁来施压,最后只会把市场拱手让给别人。
阿根廷的做法虽然让华盛顿恼火,但从商业逻辑上讲完全说得通。各国根据自己的利益开展贸易合作,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
中国需要大豆,阿根廷能提供质优价廉的货,双方一拍即合,美国没资格说三道四,更何况正是美国自己挑起贸易摩擦,才把中国买家逼到其他国家那里去的。
现在摆在特朗普面前的选择其实很简单:要么放下架子,用平等的态度跟中国谈判,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的办法;要么继续强硬到底,看着美国农民的订单一个接一个地流失。
从目前的形势看,时间不站在美国这边,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这些国家都在争抢中国市场,美国农民的危机只会越来越深。
国际贸易从来都是互利共赢的游戏,单方面施压只会适得其反。
阿根廷用实际行动证明,谁愿意拿出诚意和优质产品,谁就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美国要想扭转局面,关键还得靠平等对话和务实合作,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文/编辑:财迷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