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二大钢铁巨头:年产粗钢7000万吨,全年营收超3000亿!

在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史上,鞍山钢铁是一个绕不过的名字。在上世纪50-90年代,它向全国各大钢铁企业输送5万多名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对口支援了武钢、包钢、攀钢等20余家大型钢企的建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鞍钢支撑起共和国钢铁基业的大厦。

尽管现在它的总产能已经不及宝武集团,但是放眼全球,其总产能依然高居前三,牢牢坐稳我国第二大钢铁企业的宝座。

殖民烙印下的工业萌芽

鞍钢的基因里镌刻着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攫取南满铁路权益,满铁总裁中村雄次郎于1909年启动鞍山铁矿勘探,发现储量惊人的大孤山、弓长岭等矿区。1916年,中日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成立,实为日本资本操控的殖民工具,次年鞍山制铁所破土动工,1919年首座高炉点火投产,开启了对东北钢铁资源的系统性掠夺。

至1943年昭和制钢所鼎盛时期,其年产能已达铁130万吨、钢84万吨,占日本控制产能的28.4%,生产的钢铁悉数化为侵华战争的武器。1945年日本战败后,苏联红军拆运走7万吨关键设备,将这座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体化为废墟,鞍钢的产能骤降为零

涅槃重生创辉煌

1948年11月解放军进驻沈阳,东北全境宣告解放,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成立,这个重工业基地重新回到人民手中。面对设备损毁率97%的绝境,钢铁厂的工人们展开了“献器材运动”,4255名职工捐献6.24万件设备零件,沈阳、丹东的140余名工程师星夜驰援,连遗留的日本技术人员也被动员参与重建。1949年4月5日,新中国第一炉钢水在鞍钢喷涌而出。鞍钢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成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一五”期间,国家将三分之一的钢铁投资倾注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拔地而起。1957年,鞍钢生铁、钢产量分别达336万吨和291万吨,产量占到了全国的一半。

市场化浪潮中的战略转型

90年代,面临市场化冲击,鞍钢面临设备老化、体制僵化的双重挑战。穷则变,变则通。从“九五”时期开始,鞍钢由过去追求规模转为追求钢铁深加工,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实现了自主集成转炉、连铸、热连轧、冷连轧等生产线,成功掌握了热连轧、冷连轧等钢铁核心工艺技术,成果倍出。

1997年5月,鞍钢在A股上市,开启资本化进程。也是从90年代后期开始,鞍钢开启了并购重组大潮,2005年与本溪钢铁实现联合重组,使得鞍钢铁集团已具备了年产钢2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水平。2010年与攀钢的战略重组,让鞍钢集团获得攀西钒钛、无缝钢管等稀缺资源,形成横跨辽川的产业布局。钢铁年产能进一步提升到了3000万吨以上,跻身国际大型钢铁集团,进入世界500强。

与此同时,鞍钢加快国际化产业链布局,在欧美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合资或独资机构,国际营销网络基本实现全球布局。通过资本市场的动作,成为澳大利亚金达必公司第一大股东;与美国GE公司、韩国STX公司、日本美达王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2008年10月,收购意大利维加诺公司60%的股权,使鞍钢拥有首个海外钢材加工中心,成功打入欧洲高端市场。

在2024年底,鞍钢集团与凌钢集团实现重组,鞍钢将持有后者56%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凌钢集团于辽宁西部的凌源市,其产品线涵盖热轧圆钢、螺纹钢、中宽热带钢、线材及焊接钢管等,粗钢年产能为600万吨。

控股凌钢后,鞍钢集团的粗钢产能将达到7000万吨级,占东北三省粗钢产量的一半,全年营业收入将达到3000亿人民币,钢铁产能跻身全球第三大钢铁企业行列。

过去70多年,鞍钢集团上缴利税近1700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构建起了汽车板、家电板、重轨、船舶钢等全品类矩阵,其中核电用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高铁钢轨供应全国60%以上线路,进一步巩固“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财经   年产   巨头   钢铁   我国   鞍钢   日本   产能   鞍山   集团   设备   钢铁企业   凌源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