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泻、老肠炎,多是吃出来的问题!
从中医辨证看,这种病多属“肠澼”“滞下”,根子在脾胃失健、湿热盘踞或肝气横逆。
脾胃一虚,水湿不化,郁久化热,湿热下注,肠络受损,便腹痛、便脓血;若情志不舒,肝木乘土,脾失升清,同样泻利频作。饮食若再不慎,如火上浇油,加重肠道损伤。
尤其是以下这3类食物,劝你能不吃就别吃:
一、辛辣助火之品
辣椒、花椒、生姜、烈酒等辛温发散,入口虽爽,却易助阳动火,灼伤络脉。临床常见患者昨晚一顿麻辣火锅,今晨便急后重、肛门灼热,便是湿热被辛味“点着”了。即使进入缓解期,也须守口如瓶,以免暗火复燃。
二、滋腻肥甘之物
炸鸡、肥肉、奶油蛋糕等厚味滋腻,最难运化。脾喜燥恶湿,过食则湿聚成痰,痰与热胶结,肠道如淤塞的河道,泻而不畅、腹鸣胀满。
再者,肥甘碍胃,令本已虚弱的脾胃雪上加霜。烹调宜改为蒸、煮、炖,少油轻盐,以护中州。
三、粗硬纤维之蔬
芹菜、韭菜、竹笋、玉米渣等富含粗纤维,健康人可通便;但在肠壁糜烂时,却似“钢丝刷”,摩擦病灶,便血加重。平常尽量吃比较软烂的食物,由少渐多,循序渐进,避免损伤肠黏膜。
饮食避忌只是“守”,调治还需“攻”。中医上讲究辨证为先,通常像湿热者,予白头翁汤清热燥湿;脾虚者,用参苓白术散健脾渗湿;肝郁者,投痛泻要方疏肝理脾。
配合外用灌肠组方,以苦参、地榆炭、仙鹤草等配伍,煎汁保留灌肠,直达病所,清热解毒、敛疮生肌。
简言之,肠炎问题想要好,管住嘴,迈开腿,调好心,再辅以辨证施治,肠中风雨自会渐息。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千人千方。如有相关不适,大家不可盲目照搬套用,还需寻求专业医师的指导帮助!#溃疡性结肠炎##肠炎##腹泻##中医#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