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进这个人,你拿11亿的经费给他,他转身就雇了个民工拿砂纸把芯片上的logo给磨了!
这事儿听起来像个段子,可但凡对中国芯片产业有点了解的人,说起这事没有不捶胸顿足的。就是这么一张砂纸,磨掉了外国芯片的标识,也磨掉了中国芯片发展的黄金13年。
当事人陈进,卷着巨额经费跑到美国,销声匿迹。十几年过去,当我们的企业在芯片领域被别人卡着脖子,艰难前行时,这个始作俑者,如今在美国过得怎么样了?

调查显示,陈进负责的汉芯团队所研制的“汉芯一号”是一款208只管脚封装的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由于其结构简单,不能单独实现复杂的演示功能。
为了在新闻发布会上能够达到所需的宣传效果,陈进等预先安排了“偷梁换柱”的手法,使用了印有“汉芯”标识、具有144只管脚的芯片,而当时汉芯公司并没有研制出任何144只管脚的芯片。
这场骗局的揭穿源自2006年1月清华大学BBS上出现的一篇名为《汉芯黑幕》的帖子。

陈进的骗局,是从最基础的物理层面开始的。这位1968年出生,同济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的海归博士,在2001年回国时,顶着一个耀眼的光环——“摩托罗拉半导体总部高级主任工程师”。但没人知道,这只是他虚构的履历,他真实的职位不过是摩托罗拉的一名普通测试工程师。
身份的包装只是第一步。为了拿出看得见的“成果”,他让自己在美国的弟弟帮忙,采购了一批摩托罗拉的DSP芯片。这些芯片运回国后,一场匪夷所思的操作开始了:他雇来几位农民工,唯一的任务就是用砂纸,小心翼翼地将芯片表面的“Motorola”标志打磨掉。

磨掉别人的印记后,再重新印上“汉芯”的Logo,一颗“自主研发”的国产芯片就这样“诞生”了。但这仅仅是完成了物料准备。真正的考验,是在专家和公众面前的演示环节,这也是陈进骗术的核心所在。
他上演了一出绝妙的“偷梁换柱”。在提交给专家组鉴定时,他拿出的是一款208管脚封装的芯片,这种芯片结构简单,根本无法独立完成MP3播放这么复杂的任务,但足以应付静态的审查。而在发布会现场进行动态演示时,藏在MP3里的,早已被悄悄换成了另一颗144管脚封装、功能完备的摩托罗拉正品芯片。

信息的不对称被他利用到了极致。软件层面,他也滴水不漏。芯片的源代码并非自主研发,而是他通过不正当手段从老东家摩托罗拉的公司内部网络上下载获取的。实体、功能、知识产权,每一个环节都被伪装得天衣无缝。
仅仅16个月就拿出如此“成果”,这个速度本身就是个奇迹,更是一个巨大的谎言。尝到甜头后,陈进的胆子越来越大。在2003到2005年间,他又接连推出了所谓的“汉芯二号”、“三号”乃至“四号”。每一个后续产品,都是对前一次骗术的复制和“升级”。“汉芯二号”的核心技术产权根本不属于汉芯公司。“三号”只是个功能微调的夸大版。“四号”更是直接用了别家公司的CPU,却谎称是“双核”研发。

如果说陈进的技术表演足够精巧,那么当时的环境,则为这场骗局提供了最舒适的温床。一个人的谎言能持续这么久,骗取如此惊人的资源,绝不只是他一个人“高明”那么简单。
首先,是评审机制的“走过场”。一个国家级的芯片成果鉴定,本应是极其严谨、苛刻的。但面对“汉芯”,由多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仅仅凭借一场演示和陈进的口头陈述,就给出了“里程碑”式的结论,全程竟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的、独立的性能测试。权威的鉴定,在此刻流于形式。

其次,是经费监管的“真空地带”。在这场骗局中,陈进利用虚假的“汉芯”项目,前前后后申请了超过40个国家级课题,骗取的科研经费据报道高达11亿元人民币。这笔巨款在拨付后,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监管。陈进得以轻易地将大部分资金转移到自己在美国开设的空壳公司,中饱私囊。财务监督体系的致命缺陷,暴露无遗。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那个时代的集体情绪。当时的中国,芯片产业基础薄弱,在核心技术领域存在着巨大的空白。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对“中国芯”的极度渴望,一种急于求成、希望一夜之间就赶超西方的浮躁心态。这种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对政绩的追求,压倒了科学本应有的审慎与求实精神。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陈进和他创造的“16个月奇迹”,完美地迎合了所有人的期待。人们太需要一个英雄,太需要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了。所以,当故事出现时,少有人去质疑其合理性。陈进的个人野心,与时代的狂热欲望,在此刻实现了可悲的“合谋”。
骗局总有被戳穿的一天。2006年1月,清华大学的BBS论坛上出现了一篇题为《汉芯黑幕》的帖子,发帖人自称是陈进团队的一位内部成员,详细揭露了整个造假过程。《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敏锐地跟进调查,证实了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舆论哗然。

科技部与教育部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同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布了调查结论和处理决定:陈进被撤销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解除教授聘用合同,并被剥夺“长江学者”等所有荣誉称号和政府津贴,同时被禁止未来再承担任何国家科研项目。
处理不可谓不严厉,但对陈进个人而言,这远非终点。在调查期间,他曾公开声称要对“谣言”进行反驳,可转头就消失了。他利用法律的空子和当时尚不完善的跨国追责机制,成功逃往了美国。他骗取的11亿经费,只有一小部分被追回,大部分早已石沉大海,无法追讨。

事件最终未进入司法程序,陈进没有受到任何法律制裁。这与韩国的黄禹锡事件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位同样因学术造假闻名于世的科学家,最终受到了司法的审判。而陈进,据信是利用当初转移的巨额资金,在美国重新创立了公司,继续从事芯片行业,生活得相当富裕,且从未对当年的行为有过任何公开的回应或悔意。
他逍遥法外了,但他留下的“毒井”,却让整个中国芯片产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11亿元的直接损失,与后续的间接伤害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事件之后,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机遇期被严重延误了,有人将其定义为整整停滞了13年。从2006年到2019年前后,恰恰是全球芯片产业突飞猛进的黄金时代,台积电、英特尔们的制程工艺从90纳米一路狂奔到7纳米,而我们却因这场内部信任危机而步履蹒跚。
投资人对芯片领域变得极度谨慎,避之唯恐不及。真正埋头苦干的研发团队,比如“龙芯”,也受到了污名化的牵连,获取资金和支持变得异常艰难。科研环境的恶化,甚至让许多在海外的优秀人才对回国发展心生畏惧。这种滞后的苦果,直到2018年美国开始对中兴、华为等企业实施芯片管制时,那种被“卡脖子”的剧痛,才让整个社会深刻认识到,十几年前那场骗局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