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这5个方面越舍得,孩子越有出息

作者:主创团·六六

国庆期间,跟一位许久不见的朋友聚会聊天。

她说,为了女儿将来能上一所当地挺热门的初中,她咬咬牙一狠心花费百万,买了一套学区房。

虽然这几乎花光了她家全部的积蓄,但为了孩子,她觉得还是值得。

看着她对孩子未来充满憧憬的样子,我心里感慨万分。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有出息,能够在社会立足,过上幸福充盈的生活。

为此,不少家长不惜重金购买学区房,拼命报各种兴趣班,把孩子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但其实,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往往不是这些看得见的“硬投入”,而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软实力”。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决定孩子未来的五个重要“舍得”——父母越“舍得”,孩子未来越有出息。


舍得花时间陪孩子

曾有人问作家周国平:

“周老师,您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周国平回答道:“我其实并不是特别善于教育子女,我只是很舍得花时间陪伴他。”

其实很多家长都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拼命赚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但其实,真正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还记得那对“租房20年培养出3个学霸”的父母吗?

范玉华一家家境贫寒,他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一家人多年挤在一间60平的出租屋里,却培养出了3个学霸孩子——

一个读博,一个读军校,小儿子则考入了清华土木工程系。

谈及孩子的教育,父亲范玉华表示,自己平常再忙碌,始终坚持着对三个孩子的陪伴。

把三个儿子都送进了斯坦福大学的陈美龄,教育秘诀也是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每天放学后,她都会陪孩子一起学习,她还特意强调:要陪孩子做作业,直到上初中为止。

每一个闪闪发光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日复一日地陪伴和付出。

少一些忙碌,多一些陪伴,孩子才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爱中茁壮成长。

舍得让孩子摔倒

在小说《离歌》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叫毛北的男孩,从小到大,他几乎没受过什么挫折。家境优渥,爸妈宠爱,成绩也很优异。

结果高考第一天,因为忘带准考证,毛北错过了语文考试。

他的情绪瞬间崩溃,回家后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

父母想劝他想开点,他却冲着门外的父母大喊:“都丢了一整门的分数了,还考什么考!”

高考结束当晚,他就从卧室阳台一跃而下,只留下一行遗书:“我就是个失败者。”

在当下社会竞争压力下,众多父母催着孩子往前跑,教孩子怎么成功,却从未教他们如何失败。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体验挫折,尝试、失败、再尝试。

记得有一次,儿子想要参加班级体育委员的竞选,我很积极地鼓励他,还帮他列举所有的优点。

结果经过一番努力之后,他还是落选了。

看着儿子失望的脸,我安慰他:“没关系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至少咱们尝试过了,就不留遗憾。”

儿子点点头,之后又试着参选了两次,终于在第三次竞选成功了。

要让孩子知道,失败不是终点,而是想要成长的必经之路。

每一次跌倒都是孩子学会站起来的机会,剥夺这个机会,就是剥夺他们成长的权利。


舍得夸孩子

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语文考了90.5分,数学考了97分。

这个成绩在我看来已经相当不错了,可得知成绩后,女儿和妈妈不约而同地躲在各自房间流眼泪。

其实很多父母都是如此,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很高,而且往往吝于表达情感,尤其是赞美和认可,担心孩子会骄傲自满。

然而,适当的夸赞和真诚的鼓励,却是建立孩子自信和内驱力的关键。

看过一部公益短片:

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球场内和一群孩子接受足球训练。

场外,男孩的教练实话告诉妈妈:“你家孩子,虽然挺努力,但底子实在很一般。”

但是回到家,妈妈却面带笑容地告诉小男孩:

“今天和教练聊过了,他夸奖你很努力。

之前你完全不会用头顶球,但是现在,你已经时不时地做到了呢。”

男孩内心深受鼓舞,练起球来也越发的认真刻苦。

但是小男孩的实力,还是远远不及队友,跑步时总是落在后面,小男孩很沮丧。

这个时候,妈妈又温柔地鼓励他:“已经很棒了,加油,只要超过前面一个人就好了。”

妈妈的认可和鼓励,给予这小男孩源源不断的能量,鼓舞着他不断向前。

不管之后小男孩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足够的勇气克服困难,咬牙向前冲。

最终,男孩的进步越来越快,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男孩因为一个头球,成功帮助球队转败为胜,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爱和赞美从来不是宠坏孩子的糖衣,而是滋养他们内心的阳光。

大胆的跟孩子说句“你真棒,我为你感到骄傲”吧!

一个孩子,只有得到父母的认可,才能拥有一生无畏前行的底气。

舍得“用”孩子

综艺节目《敞开心扉的少年》中,有这样一位妈妈。

孩子的衣食住行,她几乎全都包办,每天起床她要给儿子做饭、喂饭、穿鞋、收拾书包,就像保姆一样忙个不停。

以至于儿子已经8岁了,生活技能还是一窍不通,就连喝个酸奶都能洒自己一身,在学校经常被同学嘲笑。

在家长包办中长大的孩子,不仅难以独立,自理能力差,就连性格也容易自卑怯懦,变成“无能的弱鸡”。

这样没有竞争力的孩子,将来怎么在激烈的社会占有一席之地?

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14岁的子浩在家做饭的故事。

暑假期间,他基本隔两天就会下厨给家人做一桌菜。

原来,平时妈妈做饭时,子浩总爱在旁边默默学习切菜的手法,有时候也会自己对着短视频自学。

一开始只是帮妈妈打下手,现在子浩已经能完整烧出一顿饭,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家常菜,但味道都不错。

像子浩的孩子,又懂事又独立,未来不管走到哪里都一定有用武之地。

父母不可能为孩子遮风挡雨一辈子,孩子终究要走向社会,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父母一定要舍得用孩子,敢于磨炼孩子,平常让孩子多做家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就像一把刀,只有不断地打磨他,才会绽放出原本的锋芒。


舍得投资自己

2023年高考结束,一位名叫袁帅的男生考出了711分的好成绩。

记者采访他的妈妈,问她是如何教育出如此优秀的孩子的。

她却说:“家长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要有独立空间。只要过程努力就好了,不要太在意结果。”

是啊,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就会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往往忽略了自己。

但其实,父母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是让自己去发光,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孩子成长。

看到一位来自金华的妈妈赵闺贞的故事。

女儿在班级排500多名,妈妈为了给女儿做一个好榜样,决定备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

备考的日子里,母女俩的关系从曾经动不动就吵架的敌对关系,变成了日渐亲密的战友。

赵闺贞每天早起背书时,会贴心地帮女儿的保温杯灌满热水;

女儿上完晚自习回家,也会特意给母亲带回来一颗润喉糖。

备战法考的路上,她和女儿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最终,赵闺贞成功上岸,女儿学习也越来越好,最后还成功被浙江大学录取。

父母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如先投资自己。

父母为自己“投资”,就是要静下心来学习,愿意花时间充实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动脑筋提升自己,以自身的成长带动孩子的成长。

只有父母完成了自我成长,才能更好的引领孩子进步。

有句话说得好:

孩子的成长就像种树,不是拼命浇水施肥就能长好,还需要阳光、空间和经历风雨的机会。

作为父母,与其焦虑学区房和兴趣班,不如在这五件事上多“舍得”:

舍得花心思陪伴、舍得让孩子犯错、舍得夸赞、舍得用孩子,舍得多投资自己。

要知道,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翅膀,而是让他们学会飞翔的能力。

愿我们都能养出内心丰盈,能力出众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育儿   出息   父母   孩子   妈妈   女儿   未来   学区   儿子   男孩   家长   努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