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布斯中国联合厦门国际时尚周和SI运动画报,搞了个“2025福布斯中国运动时尚50评选”。
这事在运动和时尚圈子里讨论度不低,毕竟现在咱们穿的运动装、用的健身设备,甚至刷到的运动博主内容,都跟“运动时尚”沾边,它早不是以前“穿件速干衣就叫运动时尚”的简单概念了。
我之前以为运动时尚就是“好看的运动服”,但看了这次评选才发现,现在这行早玩出花了。
全球运动服饰市场规模据说2025年能到4500亿美元,咱们中国占了超四成的增量。
你想啊,小区里跑步的人多了,健身房开得遍地都是,就连逛街时穿运动装的人都比以前多,这增量其实就是咱们实实在在的需求撑起来的。
而且现在年轻人买运动装备,不只是看耐不耐穿,还得要设计、要品牌有态度,甚至得跟自己的生活理念搭得上,比如环保、有文化感这些。
这次评选里的品牌奖,看下来最明显的就是“国际和本土的碰撞”。
像HUNTER、HOKA这些国际牌子,以前总觉得它们架子大,只会把国外的设计直接搬过来。
但这次入选后我特意留意了下,发现它们也在改比如HOKA的鞋子,会根据咱们中国人的脚型微调鞋楦,颜色也选了更符合咱们审美的低饱和色,不是以前那种亮到晃眼的款式。
这种本土化调整其实挺聪明的,毕竟再有名的牌子,不合消费者的习惯也卖不动。
本土品牌这边更有看头。
鸿星尔克这次入选,我一点都不意外。
之前那波“野性消费”不是偶然,它们把做公益和品牌绑在一起,不是光喊口号,而是真的把钱投到灾区、投到公益项目里。
消费者能感受到这份诚意,买它们的衣服鞋子时,就不只是买一件商品,还多了份认同感。
现在大家不缺衣服穿,缺的就是这种“买得值、买得有意义”的感觉,鸿星尔克算是把这点摸透了。
还有像超鹿运动、WEGYMER健萌这种做线下健身的,也入选了创新力品牌。
本来想它们就是开健身房的,能有啥创新?后来发现人家玩的是数字化比如用智能设备记录你的健身数据,还搞社群运营,让大家练完能互相交流。
这就把“单纯健身”变成了“有陪伴感的运动”,比那种办了卡就没人管的健身房强多了。
另外,Ontimeshow作为产业服务平台也入选了,这倒是提醒了我,运动时尚不只是前端的品牌和产品,后端连接设计和商业的平台也很重要,没有它们,好设计也很难走到消费者面前。
品牌这边看得差不多了,其实更有意思的是评选里的“人”。
毕竟品牌做得再好,也得有人去推、去玩出新花样,这次的人物奖就刚好能看到不同人怎么盘活运动时尚。
有人靠专业深耕,有人靠跨界破圈,运动时尚的“人”才是关键
先锋人物里的吴荣照、王笃森,可能大家平时没怎么听说过,但他们其实是行业里的“基石”。
比如吴荣照在鸿星尔克搞产品研发时,不是只盯着销量,还会琢磨怎么把环保材料用到衣服里,这种扎实做事的态度,其实比那些只会营销的老板靠谱多了。
还有个叫GIUSEPPEUNIVOCHI的国际设计师入选,这也能看出来,咱们中国运动时尚行业现在能吸引到全球的人才,不是以前那种“闭门造车”的状态了。
跨界人物奖里的名字,大家可能更熟一点。
比如潘晓婷,台球打得好,现在也玩起了运动时尚跨界。
之前看她穿的一款运动外套,既有运动服的弹性,方便活动,设计上又不像传统运动服那么呆板,加了点中式的盘扣元素,这种“运动+文化”的结合,比单纯印个logo高级多了。
还有叶谦、殷春颖这些从艺术圈过来的人,他们会把画展、话剧里的灵感用到运动装设计上,打破了“运动装只能运动时穿”的局限,平时逛街穿也不违和。
传播达人奖也挺有意思的,像林梦鸽、@野人阿雅这些博主,不是那种只会晒穿搭的“花瓶”。
比如@野人阿雅会专门拍视频讲“怎么选适合自己的跑步鞋”,从脚型讲到用途,说得特别详细,不是光说“这双鞋好看”。
现在网上运动时尚内容太多了,这种有专业度的内容才真的能帮到消费者,也能推动大家对运动时尚的理解,不是停留在“看个热闹”的层面。
除了品牌和人物,这次评选的特别奖项也能看出行业的未来方向。
比如创新设计奖里的IHOCO轻松伴侣,做的按摩椅不是那种又大又笨重的款式,能折叠,小户型也放得下,还能连接手机调模式,这就是把“实用”和“科技”结合得很好。
LOOKAI平台更有意思,能根据你的身材和喜好,智能推荐运动装款式,甚至能定制图案,这种“个性化”的玩法,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受欢迎。
ESG贡献奖里的三六一度和建发轻工,以前我总搞不清“ESG”到底是啥,看了它们的做法才明白,就是企业在环保和社会责任上做的事。
比如三六一会用回收的塑料瓶做成运动服的面料,建发轻工在供应链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多用可降解材料。
现在大家买东西越来越看重环保了,企业做这些事不只是“蹭热度”,也是真的顺应趋势,毕竟可持续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文化影响力奖里的LALIGA,就是那个足球联赛,它们现在不只是办比赛,还会在北京搞球迷社区活动,把足球文化和城市文旅结合起来,比如组织球迷去参观足球主题的展览,这种“运动+文旅”的模式,能让更多人感受到运动时尚的魅力,不只是局限在运动圈子里。
杨慧老师参与过奥运服装设计,她会把奥运五环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运动装里,不是那种很突兀的印上去,而是变成花纹的一部分,这种“运动+奥运精神”的结合,也能让运动时尚更有内涵。
这次福布斯的评选,与其说是一份榜单,不如说是给咱们画了张中国运动时尚的“现状图”。
以前咱们可能是跟着国外学,人家出什么款式咱们就跟着做什么,现在不一样了,本土品牌能搞出自己的特色,跨界人物能玩出新花样,甚至还能吸引全球的人才和资源。
如此看来,中国运动时尚行业已经从“只拼产品功能”转向了“拼价值、拼创新、拼文化”的阶段。
接下来就看这些入选的品牌和人,能不能把这种势头保持住。
比如本土品牌能不能继续深耕自己的文化特色,不只是“蹭国潮的热度”,而是真的把文化融入设计和理念里;跨界人物能不能玩出更多新花样,打破更多行业的边界;企业能不能坚持做ESG相关的事,不是只做表面功夫。
毫无疑问,中国运动时尚产业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元、越来越有活力,说不定以后在全球的运动时尚圈子里,咱们中国的品牌和设计,也能成为别人学习的对象。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