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爱!长沙儿童康复团队为2岁孤独症宝宝自学哈萨克语,现在他能叫爸爸妈妈了

11月24日,2岁的哈萨克斯坦宝宝满满和爸爸妈妈一起,向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儿童康复团队告别,准备启程回国。结束了3个月的系统性干预训练后,满满从没有眼神交流、不开口说话到现在可以用哈萨克语喊出“爸爸妈妈”,令所有人都十分欣慰。

为了满足满满父母希望孩子能够用母语进行干预训练的要求,团队自学哈萨克语,将词汇打印下来反复练习,并用各种方法标注音节,方便记忆。

满满在哈萨克斯坦医院诊断为疑似孤独症,在语言、感觉统合、精细动作及社交行为等核心发展能力上都明显落后。告别这天,满满恋恋不舍地拥抱了每位治疗师。“疑似孤独症的孩子很少表现出这样的依恋行为,我们都很惊喜。”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康复专科副主任、主任言语治疗师王如蜜回忆。

△启程回家那天,满满拥抱治疗师

哈萨克斯坦宝宝远渡重洋求医,科室组建MDT团队制定综合方案

今年8月,当时1岁9个月大的哈萨克斯坦宝宝满满远渡重洋,来到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通过系统评估,医疗团队发现他缺乏沟通互动意识与眼神交流,无法用口语表达,不会应名,在语言、感觉统合、精细动作及社交行为等核心发展能力上都有明显落后。

满满一家在医院附近租房,妈妈独自扛起日常照料与陪同干预的重任,爸爸则因工作原因,只能每个月抽出几天时间从哈萨克斯坦赶来短暂陪伴。

了解到满满一家的情况后,为制定精准有效的干预方案,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孔瑛主任、神经康复专科王如蜜副主任第一时间牵头组建儿童语言障碍 MDT 团队,邀请儿童精神病学专科高雪屏主任、儿童保健康复专科罗雪梅副主任及康复医学科李婧医生共同研讨,最终确定以语言训练、精细动作训练、感觉统合干预及社交行为引导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方向。

这支专业的干预执行团队,由康复医学科言语治疗师丑思婕、感统治疗师叶巍、精细治疗师邹宇慧、进修生袁日梅言语治疗师,以及儿童精神病学专科社交行为治疗师向兰老师共同组成。团队还搭建了家长每日沟通群,既让远在哈萨克斯坦的满满爸爸安心工作,也能定期指导满满妈妈开展家庭训练。

△儿童康复团队为满满进行干预

在康复医学科度过2岁生日,告别时拥抱每位治疗师

言语治疗师丑思婕向记者展示了一沓笔记:A4大小的纸张上,整齐地打印了哈萨克语中常用的词汇,包括家人、动物、玩具、食物、基本的动词等等,旁边还有不少发音标注。这是整个干预团队为克服语言不通的难题而想到的方法——他们在翻译的协助下,记录每日训练新词,反复记忆、灵活运用,再在干预训练中教授给满满。

△儿童康复团队的哈萨克语笔记

除了周一至周五每天两小时的干预训练,治疗团队还每周开设家长课堂,向满满的妈妈传授家庭干预技巧。“干预训练中,治疗师和家长要互相配合,家长在干预课程之外也需要掌握日常的干预技巧。”丑思婕告诉记者。

△儿童康复团队与满满的父母沟通情况

这份专业与坚守也打动了满满的父母。10月底,满满为期3个月的系统干预即将进入尾声,他的父母还为康复医学科送来精心装裱的感谢信:“向所有参与满满干预的老师们致以最真诚的感谢!感谢你们的专业精神、无微不至的关怀、耐心教导与深切理解。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我们由衷地感谢大家!”

根据满满康复进展,MDT 团队动态调整治疗方案,采用游戏互动、情境模拟等多样化手段,从基础的眼神追踪、模仿练习、专注力培养入手,逐步过渡到理解与表达训练。治疗师们紧密配合、实时沟通,满满妈妈也全力配合,将课堂所学融入日常照料。日复一日的坚持收获了显著的成效:如今的满满已能主动进行眼神交流,理解简单指令,并用简单音节、词汇及动作回应,认知理解、语言能力、感觉统合、社交行为与精细动作都实现了全面提升。

3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在湘雅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疗团队为满满精心准备了2岁生日仪式。11月24日告别这天,满满恋恋不舍地拥抱了每位治疗师。“疑似孤独症的孩子很少表现出这样的依恋行为,我们都很惊喜。”王如蜜回忆。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7

标签:育儿   哈萨克   孤独症   长沙   爸爸   团队   妈妈   宝宝   儿童   哈萨克斯坦   医学   社交   专科   精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