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来没有获得过国家一级的奖项,却是人民心中名副其实的老艺术家。
他对艺术的追求很纯粹,只是为了作品,而不是为了出名。
这位值得人民尊敬的老艺术家就是陈佩斯老师。
而由他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戏台》,前春晚导演仅用两字锐评,却如同一把尖刀精准的刺穿笼罩陈佩斯二十余年的那层“憋屈”的厚茧子,终一雪前耻。
1984年,陈佩斯首次登上春晚,和搭档朱时茂表演《吃面条》,以“无实物吃面”的夸张表演征服全国观众。
随后的十四年中,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黄金搭档几乎成为了春晚舞台的常客,先后为观众们带来了《羊肉串》、《警察与小偷》等一系列经典小品。
在这些小品中,通过他精彩的演绎和巧妙的设计,深得观众的喜爱。春晚之外,他还同步开拓电影领域,形成艺术双翼。
陈佩斯的艺术生涯在1998年达到顶峰,却也在那一年戛然而止。
因为和央视合作越深,他就发现他们的创作理念完全不同,再加上1999年闹出的“版权风波”,陈佩斯便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春晚舞台。
离开后的陈佩斯并未停止自己的事业,而是转头扎向了话剧领域。他追求内心的纯粹,始终坚守“戏比天大”的精神,这种对艺术的敬畏和执着就是他成功的基础。
2025年夏天,陈佩斯带着电影《戏台》重返大众视野。这部改编自同名话剧的作品一经上映,就唤回了观众们曾经的记忆。
而这历时八年之久的筹备,在一开始就不太顺利,遭遇了重重危机,更是让陈佩斯受了不少的窝囊气。
因为《戏台》的题材本身就过于冷门,有些投资方在看完剧本后就提出想加入一些新鲜元素。
比如结合剧中的民国背景来点穿越,让这个题材变得更加“潮流”,从而迎合市场,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
在流量至上的娱乐圈里,陈佩斯很清楚市场想要的是什么,但他却从不迎合,只会用极致的真诚来触动观众。
于是他直接拒绝,并认为如果这样题材或许是新颖了,但却与自己的创作初心背道而驰。
在资本圈这个大染缸里,陈佩斯始终保持纯粹。
除此之外,投资方也在考虑陈佩斯的消费影响力。毕竟现在的流量剧绝对逃不过当红小生,还得来点俊男美女来撑“场面”!
让一个70来岁的老头子当主角,真的会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吗?
再加上陈佩斯是真的“轴”,还有种认死理的倔!
许多投资方便在一开始就给这部电影判了“死刑”,甚至还有投资人在签约过后连夜撤资,连敷衍解释都没有。
只是跑路的姿势未免太不过体面,连陈佩斯这块老艺术家的招牌,在他们眼里还不如一打钞票重要!
这一点,陈佩斯虽然表示理解,表明“电影赔钱会让投资人死,但明显还能浮上来”,但资金链的断裂还是让他焦头烂额。
陈佩斯并未放弃而是选择孤注一掷,不但抵押上自己在北京的房产,就连儿子陈大愚也掏出全部积蓄,再加上老友朱时茂的援助,勉强凑够了钱。
解决完一个困难,又迎来选角的困难,那时候陈佩斯的兜里甚至已经不剩什么钱了。
当他拿着剧本找到黄渤时,窘迫的表示自己现在存在的资金困难。没曾想,黄渤却大手一挥说在拍戏中管他个吃住就行。
黄渤曾多次公开表达对陈佩斯艺术风骨的敬仰,而这次也是因为陈佩斯对艺术孤注一掷的决心,触动了黄渤对纯粹创作的追求。
后来他还在合同中主动划掉原定的2000万片酬,改为“票房达5亿后参与分账”,其言行中也彰显了对作品质量的信心。
陈佩斯出品,必属精品。后来的票房也印证了黄渤的判断。
《戏台》总算是能上映了。
只是,变故突发,陈佩斯连夜发文告知《戏台》要延期上映,并向观众致歉。
原因是同期大片突然提档至7月18日,考虑到《戏台》原本竞争力就不够,为了不辜负每一位参与影片人的心血,改档在7月25日。
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里声援陈佩斯老师,表示一定会支持他和他的电影,陈佩斯老师在他们的眼里永远是人民老艺术家。
屋漏偏逢连夜雨,预售首日票房仅26万,因此黄金场次全被商业片抢占,原定的15%的排片也直接被院线砍至不足5%。
《戏台》直接被塞进早7点或凌晨1点的“幽灵场”,这场不被看好的电影似乎就要这样沉寂下去,但它终将会打破一切质疑。
7月25日,在《戏台》正式上映后票房便一路飙升,从凌晨的300万元飚至晚间1400万元,跃居当日票房第3名,次日票房直接冲至3553万元。
不但如此,猫眼点映评分9.6,创下年度国产片最高分。抖音“京剧变装”话题播放破亿,广州戏迷穿戏服包场等等。
这部影片成为了暑期档的最大黑马。
每一个数据都在宣告:“你管得了排片,管不了观众爱看谁!”
哪怕时间已经过去四十年,但观众的热情依旧不变,大家都还记得那个曾给他们带来欢笑的老人民艺术家。
而《戏台》之所以能广受好评,除了观众对陈佩斯的情怀之外,更是在于每个人看完《戏台》后都有不同的感悟。
它并非是一部简单的喜剧片,而是将现实和荒诞融合的恰到好处。有人看见“艺术向权力低头”的悲鸣,有人读出了“戏比天大”的倔强。
它让每个观众在别人的戏里,看见了自己的命。
陈佩斯也在这场好评如潮的电影中,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让他这些年受到的憋屈都一雪前耻。
7月29日,前春晚导演哈文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戏台》真好!
短短的两个字,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还狠狠打了那些不看好《戏台》人的脸。
事实上,哈文曾担任过2012年、2013年的春晚导演,她还在恰逢春晚30年(2012年)时,曾坦言陈佩斯老师没能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是她最大的遗憾。
而这句“真好”,不仅仅是对电影本身的认可,更是对陈佩斯多年来坚守艺术初心的敬重和致敬。
而真正的艺术作品,无论何时何地,都值得被关注和尊重。
哈文在用自己的方式,为陈佩斯出了一口挤压多年的窝囊气。
了解陈佩斯的人应该都知道,当初他离开春晚后,代价惨重,这一路走来都不容易。
随后的事业中,演出邀约无端被中断,广告代言也全被终止,最艰难的时候甚至连儿子的学费都难以凑齐。
虽然在多年之后的采访中,陈佩斯表示自己离开春晚的原因,是因为对创作环境窒息的不满,感觉人与人的关系都变得太冷了,和他追求的真正艺术截然相反。
但无法否认的是,这次事件确实是他事业中的转折点,影响了他不少。
但尽管离开了春晚这个大舞台,陈佩斯并未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而是在话剧领域中重新找到了自我。
正如记者问陈佩斯老师:您的作品获过一等奖吗?
陈佩斯却铿锵有力的回答:没有,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
直到现在,他也一直在践行这句话!
信息来源:
抖音@电影戏台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