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独特视角为您讲述抗战中的北京城

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中轴如脊,合院如鳞,中国国都的肌理在方寸院落间悄然生长。 城市里,街巷间,每一块磨砖对缝的墙垣都是密码。



走进北京市档案馆沉浸式体验《合院之城——北京古都文化档案史料展》,3700余件珍贵展品如历史画卷徐徐展开,生动诉说着北京城的传承脉络空间格局与精神之美。走出展馆,走访北京大街小巷,见证八十多年前的烽火岁月



今晚,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档案》为您讲述抗战中的北京城!

英国作家醉心胡同四合院

却又为何心怀担忧




1932年,英国作家哈罗德·阿克顿来到了北平沉迷于这座合院之城时,也感受到了战争气象的笼罩。1933 年春天,阿克顿受邀到北大教授外文,但他拒绝了使馆区的舒适生活,执意住进中轴线西侧的恭俭胡同



恭俭胡同2号是阿克顿曾经的住所,这是一间标准的三进四合院。珍贵照片他身穿长衫马褂,特地把屋内的木桌藤椅搬到屋檐下,台阶旁种上了一大盆菊花。之处无不体现他对这座庭院的喜爱。


可此时阿克顿的心中却有一丝担忧那么,让他忧虑的是什么呢?阿克顿的眼中的北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盔甲厂13号的灯火

红星照耀中国诞生


1935年10月,斯诺夫妇从海淀搬到了盔甲厂13号是一座宽敞的平房四合院。斯诺在此居住之时,泡子河上尚有水面。但是,在“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的年代,秀丽的泡子河风光不能使斯诺安心于课堂和家中。



斯诺正是从这个院子走上街头,投身于“一二·九”运动。他们的四合院,也很快成为参加一二·九运动学生的避难所



1936年6月,斯诺从这里出发首次访问了陕甘宁边区四个月后,他带着采访的资料回到了盔甲厂随后,海伦·斯诺只身从北平辗转到达延安,为斯诺收集急需补充的材料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一部浩瀚巨著在盔甲厂13号诞生了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如今斯诺夫妇故居内,半身铜像静静矗立,幅黑白老照片再现盔甲厂13号原貌。画面中,他们庇护学生的勇敢身影奔赴陕北采访的坚定神情,以及伏案写作的场景,都定格在这座合院之中。


老舍笔下的《四世同堂》

写尽北平抗战众生相


“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这是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描述过四合院美的景象。然而,如此理想的合院生活却在1937年之后都变了。老舍先生将北平市民在抗战中的生活写进了《四世同堂》这部巨著。



《四世同堂》中的故事,成为了北平众多胡同和合院的缩影。其实,这部著作的发生地小羊圈胡同是有原型的,它的具体位置在哪呢?答案就在《合院之城——北京古都文化档案史料展》最大展品中。



永远被这座城市记忆,北京城中仅有三条以人名命名的街道,背后有哪些故事?长安街命名蕴含深刻含义,地标更名之举,以及中国最大规模的受降仪式,其中存在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联?跟随今晚的节目,见证抗战中的北京城。



今日21:19,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档案》即将播出,敬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8

标签:历史   北京城   视角   独特   档案   北平   老舍   盔甲   胡同   四合院   北京   红星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