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14亿人挤298万国土,却不建高楼大厦?印度:不是我们不想建


根据近年来的数据,比如2024年的统计显示,印度的人口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4.42亿,并且有预测认为到了2025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长到14.6亿左右。

这样的体量,让印度稳坐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宝座。超过14亿的人口,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整个欧洲加上整个北美的人口总和,都汇聚在南亚次大陆这片土地上。

人口多,地方够不够用就成了个大问题。

据资料显示,印度的国土面积是298万平方公里。14亿多人生活在29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均每平方公里要挤下超过470人。这是什么水平?作为对比,我们国家的人口密度大约是每平方公里150人左右,而全球土地面积最广阔的俄罗斯,这个数字甚至不到10人。所以,“拥挤”二字,用来形容印度,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如此巨大的人口压力,按理说,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向天空要空间,大力发展高层建筑,修建摩天大楼,就像我们在东亚很多人口密集的城市看到的那样。

把平面的居住空间叠加成立体的,用一小块地皮,解决成百上千人的居住和工作问题。

奇怪的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印度的孟买、德里、班加罗尔这些大城市时,虽然也能看到一些高楼,但那种成片成林、动辄四五十层起步的摩天大楼集群,却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普遍。

梦想与现实

建造摩天大楼是一个极其烧钱的工程。它需要的不仅仅是钢筋水泥,更涉及到复杂的设计、尖端的技术、昂贵的特种材料以及漫长的施工周期,建成后的维护运营成本更是个无底洞。

对于今天的印度来说,这第一道坎就相当难迈过去。

虽然我们总说印度经济发展迅猛,GDP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这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相对薄弱的工业基础。

印度的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外包,其整体的工业化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以支撑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高楼建设热潮。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的财力和技术储备,还不够雄厚。

钱的问题是宏观层面的,而到了具体执行层面,一个更棘手、更根本性的问题浮现了出来,那就是土地。

在中国,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这为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成片开发提供了可能。

但在印度,情况截然不同。

印度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每一寸土地都可能有其明确的私人所有者。如果你是一个开发商,想在市中心搞一个大型高楼项目,你需要从成百上千个不同的土地所有者手中,一块一块地把地买过来。

于是就有了漫长的谈判、高昂的收购成本,甚至无穷无尽的法律纠纷。任何一个环节卡住,整个项目就可能停滞不前。

这种土地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土地的集中开发,让“一张白纸好作画”的模式在印度几乎不可能实现。

规划与基建

就算一个神通广大的开发商真的解决了资金和土地两大难题,准备大展拳脚,他也会卡在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这个步骤。

每个城市的发展,都有一套规则在指导,而印度的这套规则,似乎并没有为摩天大楼的普遍出现做好准备。

在许多印度城市,都存在一个叫做“容积率”(Floor Space Index, FSI 或 Floor Area Ratio, FAR)的关键性指标。

这个指标规定了在给定面积的土地上,你最多可以建造多少总建筑面积。比如,一块1000平方米的土地,如果容积率是2,那你最多只能盖2000平方米的房子。

印度的许多城市,尤其是一些老城区,长期以来都设定了非常严格且偏低的容积率标准。这是相对保守的,更倾向于分散式的、低密度的社区发展,而非集中式的垂直城市。

虽然近年来为了应对城市化压力,像孟买这样的大都市已经开始放宽FSI限制,但通常需要开发商支付高昂的费用来购买额外的容积率,这无疑又增加了建筑成本。

基建设施也是相当落后。

一栋摩天大楼,就像一个垂直的微型城市,里面可能居住和工作着成千上万的人。这对周边的水、电、交通、排污、消防等公共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而这,恰恰是印度城市普遍的短板。

印度人真的需要高楼吗?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印度,对高楼大厦的需求,似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迫切,形成了一种 市场的“供需错位”。

首先,对于占印度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和贫困阶层来说,他们根本无力承担高楼里公寓昂贵的价格。

他们只需要一个能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就已足矣,现代化的摩天公寓对他们而言遥不可及。

那么富人呢?印度的富裕阶层,尤其是那些遵循传统观念的家族,往往更偏爱带有花园和庭院的独栋别墅或低层豪宅。

在他们的文化观念里,拥有自己的一片土地,是对财富和社会地位最直接的彰显。

住进高楼,和几百户人家共享一栋建筑,在他们看来反而是一种“降级”。

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买得起的人不想买,想买的人买不起。真正支撑起高楼市场的中产阶级,在印度虽然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相比于其庞大的人口总量,占比依然有限。这就导致了高楼建设缺乏强劲的市场需求和推动力。

对许多印度人来说,土地不仅仅是资产,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和精神的寄托。

即便是生活在贫民窟的居民,他们对自己脚下那片小小的、哪怕是违章搭建的土地,也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让他们放弃现有的邻里社区和生活方式,搬进一个冰冷的、标准化的“鸽子笼”里,很多人从情感上是难以接受的。

这种对土地的依恋和对传统居住方式的惯性,也从需求端削弱了对高楼大厦的向往。

所以,“不是不想建”这句话,不仅指向了客观条件的限制,也道出了主观需求上的一种复杂心态。

当然不排除未来他们会热衷于建造高楼大厦,只不过这个时间真的会很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财经   印度   高楼大厦   国土   土地   人口   高楼   摩天大楼   城市   孟买   开发商   成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