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吕田黄沙坑:山间客家围屋,展示抗战事迹

视频加载中...

Transparency

从化是革命老区。当抗战硝烟燃至从化时,中国军民曾在从化合力,通过两次粤北会战打退侵华日军。当敌后抗战陷入最为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持续在从化开展敌后游击。这些做法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在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黄沙坑,昔日的客家围屋“光裕第”,化身“黄沙坑革命旧址”展馆,向世人讲述着包括抗日战争在内的从化革命故事。

穗北山村见证东江纵队在从化发展

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是广州最北的镇,该镇的莲麻村黄沙坑,保留着和东江纵队有关的历史记忆。

“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期间,广东敌后抗战的主力。莲麻黄沙坑见证了东江纵队的发展。”“黄沙坑革命旧址”讲解员周美琴介绍,上世纪40年代,吕田莲麻黄沙坑已有村民加入东江纵队参与抗日游击。1945年夏天,东江纵队奉命北上,计划与八路军南下支队会合。在北上到达黄沙坑休整期间,东江纵队在听取了从北党组织情况及周边敌我情况汇报后,部分武装骨干留在黄沙坑继续开展武装斗争,黄沙坑因此成为东江纵队从化大队活动基地之一。位于黄沙坑的客家围屋“光裕第”,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

抗战事迹在客家围屋保存展示

如今的光裕第,被开辟为“黄沙坑革命旧址”展馆。展馆内的展品,有不少和抗日战争相关。

作为“黄沙坑革命旧址”展馆使用的客家围屋“光裕第”

作为“黄沙坑革命旧址”展馆使用的客家围屋“光裕第”

“牛背脊、东明、石榴花山……这些从化北部的山名地名,都是昔日的战场。”周美琴在展馆内介绍,广州沦陷后,广东省内重要机关和部队北迁韶关坚持抗战;从化作为广州通往粤北的咽喉要道,也是侵华日军向北的突破目标。1939年至1940年,中国军民和侵华日军爆发了两次粤北会战,两次会战的主要战场位于从化的吕田、良口一带。会战结果,均为中国军队获胜。会战期间,从化人民群众主动为军队传递情报、运送弹药和粮食、抢送伤员,为两次会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在敌后游击抗战中,从化人民同样发挥了积极作用。”周美琴介绍,在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从化人民积极配合东江纵队及其前身部队的游击部署,让游击队以村落、民房为据点开展战斗,持续伏击日军,打乱日军的部署和士气。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坚持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抗战的支持配合度。”讲解员介绍,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广东省委派郭汉、雷亢清到从化县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以中共党员为骨干的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第七工作团,到从化太平场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这些做法,调动了从化民众参与抗日救亡的积极性,诞生了不少自发成立的抗日自卫队,多个党组织伴随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在从化成立。

围屋“修旧如旧”收纳革命故事焕发新活力

和平年代硝烟散去,革命事迹依然流传。记者在“黄沙坑革命旧址”展馆看到,管理方用蜡像和文物,复原了上世纪40年代东江纵队战士以围屋为据点开展游击战斗的场景。管理方还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互动游戏等形式,讲述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内的从化革命故事,游客在“黄沙坑革命旧址”展馆便可读懂整个从化的革命事迹。

“黄沙坑革命旧址”展馆,用蜡像和文物模拟当年东江纵队潜伏民居游击作战场景

“黄沙坑革命旧址”展馆,对粤北会战的展示

“黄沙坑革命旧址”展馆,对粤北会战的展示

黄沙坑革命旧址”展馆,对东江纵队在从化活动的展示

“我们一直在努力,让‘黄沙坑革命旧址’更好地对外呈现革命故事。”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为俊介绍,吕田镇在2016年起利用“光裕第”收集安置革命遗物,改造为展馆对外开放。近年来,馆内展示的历史资料持续增加,广州市、从化区有关职能部门按“修旧如旧”原则,持续对“光裕第”进行修复,让处于山间的客家围屋,在收纳革命事迹之余也焕发出新活力。

羊城晚报 2025年8月14日 A3版

策划|林如敏 刘云

统筹|记者 梁怿韬

文|记者 江皓轩 梁怿韬

图|记者 梁怿韬

脚本|记者 梁怿韬

出镜|记者 卢佳圳

拍摄|记者 徐振天 梁怿韬

剪辑|记者 江皓轩 卢佳圳

封面|杜卉

海报|杜卉 刘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旅游   从化   沙坑   山间   客家   事迹   东江   纵队   旧址   粤北   展馆   抗日战争   抗日救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