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在吉隆坡谈判双方达成了框架性共识,尽管依旧有分歧,但看起来继今年关税战初始双方激烈交锋去突然开启谈判解决问题之后,再次选择了以谈判解决分歧的方式。那么,欧洲的老腰会不会再次被闪了呢?
- 中美在一个月前因为美国不顾双方马德里谈判成果,背地里捅刀继续把十几家中国科技企业纳入黑名单,爆发了激烈的芯片大战与稀土大战。
- 于是,欧洲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 先是荷兰在美国怂恿下披挂上阵,对安世半导体实施了明抢,试图以此要挟中国,呼应美国的芯片大战。
- 但荷兰人完全没想到的是,这次中国的反击不仅迅速,而且精准地打中了荷兰的软肋。
安世半导体(中国)不再听从荷兰总部指挥,于是欧洲大众等老牌汽车巨头倒霉了。

- 随着安世半导体(中国)不再出口芯片,大众汽车等欧洲汽车企业很快就要面临缺芯少魂的尴尬局面。
- 大众汽车一方面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信,让所有员工做好随时停工停产的准备。
- 另一方面联合其他汽车企业向荷兰政府索赔。
德法两国一唱一和,威胁要对中国实施“核弹级”的报复,于是德国外长的访华行程取消了。

- 德国外长取消访华行程原因按照德国媒体的话就是“没有人愿意见他”。
- 这对于德国而言无异于一次外交灾难。
- 马克龙与墨兹为何敢用所谓“核弹级经济手段”威胁中国?
- 实际上看看他们发表这种言论的时间点就明白了。
欧洲人再次判断错了形势,本以为中美这次会打个你死我活,它们就可以顺势在中国身上薅点羊毛。但这次它们不仅错了,而且大概率会把老腰闪了。

- 中美在关键时刻再次以谈判达成协议的方式处理了双方剑拔弩张的矛盾冲突。
- 这次英国人甚至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看懂了。
- 可惜唯独德法荷兰这些国家没看懂或者装作看不懂。
随着中美双方谈判代表团各自回国走流程,很显然,欧洲人期待的中美打个你死我活局面不会出现了,起码短时间内不会。
因此,不仅欧洲人趁机占便宜的目的已经彻底落空,而且接下来极有可能会挨揍,而且还是中美的混合双打。
(免责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观点解读,并无不良导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