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才懂:我们想要的从不是固定答案,随心走就对了



周末整理旧物时,我翻出了一个掉漆的铁皮青蛙——那是我8岁时最想要的玩具。记得当时为了它,我攒了半个月的零花钱,拿到手那天晚上,连睡觉都攥在手里,觉得拥有它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事。可现在再看这只青蛙,我却想不起最后是怎么把它弄丢的,只模糊记得后来又迷上了新的漫画书,它便渐渐被遗忘在抽屉角落。


那一刻突然恍然:人这一辈子,想要的东西原来真的会随时间变。没有什么“必须拥有”,也没有什么“一定得这样”,那些曾以为不可或缺的执念,到最后都成了时光里的印记,而真正舒服的活法,从来都是随心随缘。


小时候的想要很简单,多是具象的物件和直白的陪伴。除了那只铁皮青蛙,我还曾执着于邻居家孩子的花裙子,为了让妈妈买同款,哭闹着在商场地板上打滚;也曾盼着爸爸能早点下班,因为他答应过,只要准时回家就会给我讲睡前故事。那时候的“必须”很纯粹,以为得不到就会不快乐,可真等过了那个阶段才发现,花裙子后来有了更漂亮的款式,爸爸的故事虽没讲完,却用陪伴教会了我更重要的事——那些当时以为的“非它不可”,其实只是特定时光里的小渴望,过了也就过了。


到了二十出头的年纪,想要的东西开始变得复杂,多了些“一定要实现”的执念。那时候我在大城市打拼,心里憋着一股劲:必须进大厂、必须在30岁前买房、必须把恋爱谈成婚姻的样子。为了进大厂,我连续三个月每天只睡4小时,简历改了十几版,可最后还是在终面被刷了下来;为了维系一段“看起来该结婚”的恋爱,我学着做饭、学着妥协,把自己活成了对方喜欢的样子,可最后还是因为三观不合分了手。


那段时间我特别焦虑,觉得自己连“该有的”都没抓住,是不是太失败了?直到后来在家乡小城找了份喜欢的工作,每天能按时下班陪父母吃饭,偶尔和朋友去公园散步,才慢慢明白:原来“必须”和“一定”都是自己给的枷锁。没进大厂,我却在现在的岗位上找到了价值;没留住那段感情,我却学会了怎么爱自己。那些曾以为跨不过去的坎,回头看不过是人生的一段小插曲。


如今到了35岁,想要的东西又变了。不再执着于外人眼中的“成功”,反而更在意家人的健康——妈妈的血压是否稳定,爸爸的腰还疼不疼;也更看重内心的平静,周末能晒着太阳读本书,晚上能和爱人聊聊天,就觉得很满足。前阵子朋友突发重病,我去医院看她时,她笑着说:“以前总想着要挣多少钱、要爬多高,现在才知道,能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话让我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趟列车,每个站台想要的风景都不同。”少年时想要窗外的繁花,青年时想要前方的霓虹,中年时却想看看沿途的炊烟。没有哪种想要更好,也没有哪种选择必须对,重要的是不勉强自己,不纠结过去,跟着心走就好。


就像我现在再看到那只铁皮青蛙,不会再遗憾当初把它弄丢,反而会笑着想起当时的欢喜。因为我知道,每个阶段的渴望都是当下最真实的自己,而那些随时间变化的想要,不是变心,而是成长。


所以不用焦虑,不用和别人比。你现在想要的,或许明天就变了;你今天以为得不到的,或许未来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到你身边。没有必须,没有一定,随心随缘,好好生活,就已经很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美文   对了   答案   铁皮   青蛙   年时   爸爸   东西   漫画书   焦虑   裙子   执着   样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