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于自己的经历,比如童年的淘气、青年的爱恋、中年的生活压力,包括读过的书、听过的故事、看过的电影电视等等,在不知不觉中都总结成了自己的是非标准。这个标准又反过来指导自己的想法和言行举止。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的“出淤泥而不染”,猪喜欢躺在泥巴里,猫绝对卧在干净的沙发上,就要靠祖宗强大的基因和后天经历的改变啦。
人的环境经历都不相同,因此就会有不同的认知。有的人认为此事应该这样,有的人就认为应该那样,发生分歧,吵架,离婚。
还有一种天生脑容量比核桃仁还少的人,再讲道理,再经世事,也改变不了自己的认知,甚至撞在南墙上还摸着大包说:“为什么南墙没挪开?”
冯友兰先生把人的认知分为四等,简单说,第一种人就像动物,专注自身天然的那点欲望,吃、交配、安全感,为此奔跑咬斗抢夺杀戮。第二种人就是我们普通人,我要追漂亮的女朋友,我要找有钱的老公,我有房,我有车,我会说外语,我会开汽车,大家都在互相炫耀着攀比着,乐此不疲,否则,活着就失去了意义。第三种人,就是不图钱财,甘愿为自己的理想信念献身的人,像抱着桥墩淹死的尾生,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视死如归的黄继光和董存瑞等等。第四种人就是像老子庄子一样,已经把人的生死欲望看得清清楚楚的人;既然暂存人间,顺其宇宙规律微笑度过就完了,什么名啊利啊爱啊恨啊房啊车啊儿啊孙啊,这些转瞬或终究消逝的东西,一概不管。
一个人具有了什么认知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想以哪种认知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想拦路抢劫还是拼命工作还是精忠报国还是住在山洞里修仙,自己决定。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