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宗庆后突然离世,宗馥莉随后接班娃哈哈集团。2024年7月,宗馥莉首次向董事会提交辞呈,其给出的理由是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及娃哈哈集团部分股东,就其自宗庆后离世后对娃哈哈集团经营管理的合理性提出疑问,致使其无法继续履行对娃哈哈集团及其持股公司的管理职责。该消息当时引发行业关注,外界普遍猜测娃哈哈集团内部出现权力分歧。一周后,娃哈哈集团发布声明称,为确保公司的平稳健康发展,经各股东友好协商,宗馥莉决定继续履行娃哈哈集团的相关管理职责,此次辞职事件暂告一段落。
2025年9月12日,宗馥莉再次辞去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等相关职务,且已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关程序。2025年10月10日,该辞职消息正式引爆舆论场,与首次辞职不同,此次辞职未出现协商留任的情况,外界判断其离职已无回旋余地。
在宗馥莉辞职前后,“娃哈哈”品牌使用计划出现明显反转。此前,宗馥莉所控股的宏胜系曾下发通知,计划2026年启用新品牌“娃小宗”,并向经销商发布《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称因复杂的历史和相关问题不能在近期得到有效解决,公司经营暴露在法律风险之下,故决定更换品牌。但随着宗馥莉辞职,宏胜系态度转变,山东娃哈哈经销商证实,已接到宗馥莉所控股的宏胜系业务员通知,要求经销商打款缴纳保证金,2026年继续销售“娃哈哈”品牌产品,品牌使用计划的反复让经销商陷入困惑。

资源转移与股权博弈展开
2024年8月,宗馥莉正式继承宗庆后29.4%股权,出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同时推动董事会改选,“宏胜系”洪婵婵和叶雅琼成为董事,使得娃哈哈集团五名董事会成员中,包括宗馥莉在内共有三名“宏胜系”董事,“宏胜系”在管理层的话语权大幅提升。此后,宗馥莉开始加速将娃哈哈集团资源转移至由其实控、且与娃哈哈集团无股权关系的“体外公司”。
从2024年8月开始,娃哈哈集团员工被要求转签劳动合同至宏胜集团,涉及人群不仅包括管理层人士,还涵盖基层员工。转签引发员工对收入下降的担忧,因为在娃哈哈集团,“干股分红”是员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宗庆后曾进行改革,将员工出资认购的股份由职工持股会全部回购,改为“干股分红”,员工虽不再实际持有股份,但仍享受相应股份的分红权益,该改革涉及1万多名员工。据原娃哈哈集团员工透露,部分管理层人员的“干股分红”可占其年收入一半左右,而普通员工入职宏胜集团后,将改为年薪制,不再享受“干股分红”,年收入可能下降两三成。此次转签遭到部分员工抵制,甚至成为一些员工提起诉讼的导火索,除部分员工在转签过程中被“优化”外,更多员工最终选择转签至宏胜集团。
与此同时,股权整合同步推进。有维权员工表示,2024年8月,娃哈哈集团员工持股会所持有的杭州萧山顺发食品包装有限公司34.53%股权,被以0元对价转让给宗馥莉实控的企业。此前,宗庆后所持该公司65.47%的股份已由宗馥莉继承,此次转让后,宗馥莉实现对该公司100%持股。类似情况还发生在浙江启力投资有限公司,员工持股会原本在该公司持有40%股权,后也被转让给宗馥莉,而浙江启力正是娃哈哈主要销售公司之一的浙江娃哈哈食品饮料营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目前娃哈哈主要销售公司均已由宗馥莉掌控。
商标争夺与家族品牌混战
“娃哈哈”商标归属娃哈哈集团,是宗馥莉资源转移过程中的重要目标。2025年2月,娃哈哈集团曾发布公告,计划将“娃哈哈”商标从集团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宗馥莉持股51%,但此次转让随后被叫停,商标归属问题未得到解决。在商标转让未果后,宏胜集团于2025年5月注册了一系列“娃小宗”商标,为品牌更换做准备。
商标争夺尚未落幕,宗氏家族成员间的品牌竞争已展开。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宗氏家族的宗伟,该公司获得的两个“娃哈哈”商标授权截止日期分别为2021年1月28日、2023年2月5日。2025年7月,当时仍掌控娃哈哈集团的宗馥莉,以商标授权到期为由,要求该公司停产。此后,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启用“沪小娃”商标,并在宣传海报上标注“至真至纯、同宗同源”,继续参与市场竞争。
宗庆后的胞弟宗泽后也加入品牌布局,2024年11月,其实际控制的宗师傅饮料推出“益品宗师AD钙奶”,该产品在口味、定价、包装上均与娃哈哈AD钙奶极为相似。2025年10月10日,宗泽后在杭州公开举行“娃小智”品牌全国招商会,招商海报显示,购买“娃小智”产品10万元以上,即可获得区域独家经销商资格。“娃小智”主打“宗氏家族新锐饮料品牌”概念,产品矩阵涵盖AD钙奶、矿泉水、椰子水、八宝粥等,与娃哈哈多个核心产品形成直接竞争。
市场影响与争议性总结
宗馥莉接班后,还推动经销商体系变革,核心内容是将娃哈哈的销售代理大户集中,取消小户、弱户的经营权,此举虽有利于利用大户经销资源集中权力、实现垂直管理,但也引发部分经销商不满。而品牌使用计划的反复,进一步加剧了经销商的担忧。有娃哈哈桶装水经销商表示,虽未接到切换至新品牌的通知,但此前流传的《通知》让其顾虑重重,新品牌需要重新进行市场教育,更换海报、向客户解释均会产生成本,且不确定消费者能否接受“娃小宗”这类新品牌,毕竟宏胜集团此前推出的几款果蔬汁、茶饮产品并未被市场认可,若老客户流失三成,仓库中积压的水桶、备货可能导致数额不小的亏损。
从业绩表现看,2024年娃哈哈销售额约700亿元,接近2013年783亿元的规模,2023年其销售业绩为512亿元,2024年的增长被认为与宗庆后去世后消费者、经销商的“爱屋及乌”效应有关。但2025年娃哈哈面临短期下滑压力,长期还可能出现品牌损伤,同时需应对农夫山泉等竞品冲击,2024年农夫山泉营收约428.96亿元,增速较快,企业价值是娃哈哈的6倍多。
娃哈哈事件的争议核心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宗馥莉推动的资源转移与股权整合,是否损害娃哈哈集团及其他股东(尤其是国资)利益,国资从“沉默”到成立专班介入,凸显双方在企业主导权上的分歧;二是家族成员推出多个相似品牌,是否会稀释“娃哈哈”原有品牌价值,引发内部恶性竞争;三是经销商在品牌反复与市场竞争中面临选择困境,其经营决策将直接影响娃哈哈的市场份额。这些争议不仅关乎娃哈哈的未来发展,也为家族企业传承与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提供了典型案例。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