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国手机制造商在印度取得亮眼成绩后,就屡屡遭遇印度不公平的对待和打压,其中,vivo 的遭遇堪称典型。
2014年6月,印度塔塔集团突然放话,表示要用 9.28 亿人民币,拿下 vivo 51% 的股份,还宣称以后 vivo 的大小事务,都得由他们说了算。
面对这般 “强取豪夺” 的行径,vivo 会乖乖就范吗?印度疯狂 “掠夺”的背后,又藏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目的 ?
时间回到 2014 年,莫迪政府刚上台,为大力发展本国制造业,推出了 “印度制造” 计划。当时,印度对外资企业极为热情,给出了许多诱人的优惠政策。
vivo 瞅准时机,迅速行动,成为最早一批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手机品牌。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贴合印度当地的营销策略,vivo 很快便在印度打开了局面。
2016 年,vivo 在印度设立了第一家工厂。到了 2020 年,vivo 已在印度拥有 7 大生产基地,员工超 1 万人,年产能高达 5000 万台 。
市场占有率更是一度冲到17%,仅次于小米,每年给印度政府缴税超过50亿卢比,简直就是外资企业里的"三好学生"。
可谁能想到,印度政府翻脸比翻书还快。2022年7月5日那天,vivo印度公司突然被印度执法局(ED)给抄家了。
48个办公场所同时被查,119个银行账户说冻就冻,46.5亿卢比资金(约合4亿元人民币)直接给扣了。
这还不算完,没过多久税务部门又找上门来,张口就要221亿卢比(约合19亿元人民币)的"偷税罚款"。
这些罪名根本就是无中生有。vivo印度公司一直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所有资金往来都有完整记录。印度政府所谓的"证据",不过是把正常的特许权使用费支付曲解为"洗钱"。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典型的"养肥了再宰"——先用优惠政策把外资企业哄进来,等企业做大了、市场站稳了,就开始找各种借口收割。
最离谱的还在后头。2024年6月,印度政府连遮羞布都不要了,直接让塔塔集团出面,开出9.28亿人民币的价格,要收购vivo印度公司51%的股权。
这价钱有多荒唐?vivo光在印度建厂就投了50多亿人民币,市场估值至少200亿,印度这简直就是在明抢啊!
更恶心的是,收购条件里还要求vivo交出人事权和供应链管理权,这不就是要把中国团队彻底架空吗?
vivo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公司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坚决拒绝这种"抢劫式"收购,并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vivo 这么强硬,可把印度人给弄懵了。他们以前可能觉得中国公司好说话,遇到这种事就会忍气吞声。
但这次他们可打错了如意算盘,vivo 不光不答应收购,还直接暂停了在印度建新厂的计划,产能也开始慢慢缩减。
有内部消息称,vivo 内部正在制定一个全面撤离印度的方案,涉及在印总资产高达600亿卢比(约合52亿人民币)。
这些资产包括:位于大诺伊达的制造基地(价值200亿卢比)、遍布印度的2万家零售门店合作网络、以及已经建立的物流配送体系。
vivo计划将产能逐步转移到印尼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近期都推出了吸引电子制造业的投资优惠政策。
印度为啥要这么干呢?他们的目的太明显了。又是高额罚款,又是强制股权收购,说到底,就是想把中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完整产业链给弄到手。
莫迪政府搞的那个 “印度制造 2.0” 战略,说白了,就是想用行政手段,逼着中国企业把技术转让给他们。
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部长瓦什诺还公开说过,希望到 2026 年,能让手机零部件在印度的本土化率达到 75%。
但现实很骨感。印度本土供应链极不完善,就说最简单的手机外壳吧,他们都得从中国进口。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印度手机制造业的本地化率实际不足15%,关键零部件如芯片、显示屏、摄像头模组等全部需要进口。
塔塔集团虽然收购了纬创资通的印度工厂,可这个工厂也就只能做做最后的组装工作,核心技术还是在中国企业手里。
更讽刺的是,vivo 这些中国企业一缩减业务,印度本土品牌根本就顶不上来,填补不了市场空白。
市场调研机构 IDC 的数据显示,2024 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比上一年同期下滑了 23%。
特别是价格在 15000 - 25000 卢比这个区间的中端机型,缺货特别严重——这正是vivo的主力价位段。
印度本土品牌如Lava、Micromax的产品不仅价格高出30%,质量也参差不齐,消费者普遍反映"用三个月就卡顿"。
vivo的遭遇绝非个案。小米被印度冻结48亿资金,OPPO被迫补缴439亿卢比税款,华为早就被赶出印度5G建设。
就连比亚迪,搞新能源汽车的,想去印度建厂,印度都要求必须和本土企业合资才行,给设置各种门槛。
据统计,已经有 500 多家中国企业在印度遭了各种刁难,前前后后累计损失超过 100 亿美元。
莫迪政府这次可真是干了件傻事,完全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们还天真地以为,把中国企业都赶走,就能把印度本土产业扶植起来。
但他们忘了,中国手机产业链能发展得这么成熟,那可是花了 20 年时间,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哪有那么容易。
印度就想靠发几个行政命令,一夜之间赶上中国,简直是痴人说梦。
印度这么胡来,短期内可能确实能捞点好处,像靠罚款能拿到些钱。但从长远看,对印度吸引外资的影响可太糟糕了。
大批的企业都因为印度政策一会儿一变,太不稳定,都从印度撤出去了,也确实是,以后谁还敢去印度投资啊。
看来,莫迪心心念念的 “印度制造” 美梦,照这么下去,恐怕最后得变成一场噩梦了。
大家对印度这些做法是怎么看的呢 ?
免责声明:该文章的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机构官网、媒体网络和第三方平台等公开信息,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