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时刻来了,韩国人可能要睡不着觉了!
就在昨晚,中国资本市场炸出一则重磅消息: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终于获得监管放行!这意味着这场酝酿近一年的"两船合并"终于迈出最关键一步,全球造船业即将迎来一个"中国巨无霸"。
这场被誉为"中国造船业世纪大合并"的交易始于2024年9月。当时中国船舶公告称,为落实国家"兴装强军"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公司拟通过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经过10个月的推进,如今终于获得监管放行。
根据最新方案,每股中国重工股票可兑换0.1339股中国船舶股票。交易完成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其全部资产、负债、业务等均由存续的中国船舶承接。值得注意的是,合并后的实际控制人仍为中国船舶集团,最终控制方为国务院国资委,这意味着此次重组是央企内部资源的深度整合。
这次合并具有里程碑意义,这让我想起2019年"两船"合并的往事。当时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喜结连理",如今他们的"孩子"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也要"成家"了。
不得不说,中国造船业的"家族企业"是越做越大了,中国造船业的"航空母舰"正式成型。
合并后的中国船舶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造船业"巨无霸"。数据显示,新公司的总资产将超过4000亿元,年度营业收入突破1300亿元。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手持订单量——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截至2024年9月,两家公司合计手持订单达6263万载重吨,是韩国造船海洋的1.9倍,更是三星重工的4.5倍。
韩国船厂看到这数据,估计要集体"酸"了:三星重工的手持订单只有我们的1/4,这还怎么玩?
韩国三星重工造船厂
这一规模优势在高端船型市场尤为明显。近年来,中国船舶在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领域的突破有目共睹。合并中国重工后,其技术储备将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军船和特种船舶领域。
分析人士认为,新公司有望在高端船舶市场获得更大话语权,改变长期以来韩国企业在高附加值船型上的垄断地位。
财务数据也印证了合并的协同效应。2025年一季报显示,中国船舶净利润同比增长180.99%,中国重工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281.99%。招商证券指出,这主要得益于高价船订单集中交付和运营效率提升。随着合并完成,规模效应将进一步释放,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此次合并正值全球造船业复苏的关键时期。受环保新规和船队更新需求驱动,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量同比增长35%,其中中国船企接单量占比超过60%。与此同时,国家政策面持续利好,工信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船舶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中国船舶在公告中表示,合并后将重点布局LNG动力船、智能船舶等新兴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长江证券分析认为,两家公司原有研发资源整合后,有望在双燃料发动机、智能航行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中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提醒潜在风险。近期新造船价格指数已从高点回落约12%,反映市场需求可能出现短期波动。此外,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影响船东的下单意愿。对此,中国船舶表示将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成本控制来应对市场波动。
想想也挺有意思:中国船舶说要搞智能造船,以后会不会出现"无人船厂"?机器人焊船、AI画图纸,说不定哪天船东下单都用元宇宙了。
无论如何,这次合并都将载入中国造船业史册,在全球市场与韩国、日本等传统造船强国展开全面竞争。看着这个4000亿的"巨无霸"扬帆起航,我不禁想起那句话:
"曾经,我们是造船大国;如今,我们要做造船强国。"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