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惊现春秋芮国夫人墓9个壁龛暗藏殉人,墓主身份惊人逆转……


2016年11月,陕西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的村民报案。

在一片看似寻常的黄土之下,埋藏着一座,改写芮国历史的春秋大墓。

这里没有墓道,规模却极其庞大。

这里惨遭盗扰,却依然出土了173件套珍贵文物;

更令人震惊的是,墓中竟发现9个壁龛,每个龛内都有一具女性殉人!


如果不是盗墓案,刘家洼遗址不会意外现世。

2017年起,考古队展开系统发掘,确认这里是一处春秋早中期芮国后期都邑。

而东I区墓地中最高等级的,是两座“中”字形国君大墓(M1、M2)——而在它们之间,赫然矗立着一座形制特殊、无墓道却规模宏大的M3。


9个壁龛、9位女性殉人,葬俗罕见引发猜测

M3虽无墓道,却深达11.5米,墓底面积约33.4平方米。


在距墓口8米深处,墓壁四边共设9个壁龛,每个龛内都有一具女性人骨。

这种“龛殉”现象,在周文化体系中极为罕见,却在同期秦墓中屡见不鲜。

葬具为一椁双棺,棺室虽遭盗扰,仍残留外棺痕迹。

西侧可见串饰与木架,推测为钟架遗迹;东侧同样有编钟架痕;北侧还发现漆木策、车马器等,彰显墓主身份不凡。


盗洞中抢回173件文物,钟鼎铭文直指“芮公”

尽管盗扰严重,M3仍出土了173件套文物,包括:


铜礼器17件:3件鼎、5件镈钟、9件钮钟;

其中一鼎内壁铭文:“芮公作铸宫宝鼎,其万年子孙永保用享”;

车马器66件组、丧仪器23件;

玉石器79组,单件数量竟超2000件!

这些遗物分散于填土、棺椁间、壁龛及盗洞中,不少仍保持原位。


无兵器、多饰物,墓主或是国君夫人


考古人员注意到,M3中未见任何青铜兵器,随葬品以礼乐器、玉饰、车马器为主,推测墓主应为女性。

其位置紧邻两座“中”字形国君墓,规模形制却丝毫不逊,表明她极有可能是某位芮公的夫人。

通过类型学比对,M3年代定在春秋早中期之际,约公元前640年之前。


她来自秦国?纹饰与殉俗透露关键线索

更深入的整理显示,M3与西侧的M2关系更为密切:


两墓距离更近;

出土青铜器纹饰风格一致,具有典型秦式特征;

M3玉器纹饰兼具周式与秦式风格,如龙纹线条方折、排列细密,正是秦玉常见特点;

镈钟、钮钟上的蟠螭纹近似陇县边家庄M5,属秦器风格。

而最关键的是,龛内殉人这一葬俗,在春秋秦贵族墓中广泛存在。


如圆顶山M1、M2,凤翔八旗屯、甘谷毛家坪等地的秦墓均见类似做法。

文化融合:芮秦联姻,共铸一墓

结合文献可知,春秋早期晚段起,秦国对芮国影响深远。

《史记·秦本纪》记载,芮伯曾两次朝秦(前677年、前663年)。

两国关系密切,互通婚姻极有可能。

因此,M3墓主很可能是一位来自秦国的芮国国君夫人。


她将姬姓周文化的礼乐器具,与嬴姓秦人的玉器风格、殉葬习俗融为一体,共同葬入这座黄土大墓之中。

M3,不仅是一座墓,更是一段春秋政治联姻的实物见证

刘家洼M3虽然没有墓道,但其规模、遗物和葬俗,无不显示出墓主身份的高贵与特殊。

她既是芮国国君夫人,又很可能来自秦国,是两国政治联姻的见证者。

她的墓中,既有周文化的钟鼎礼乐,又有秦式的玉器纹样与殉人制度。


可以说,这是一座融合了周秦两种文化的高级贵族墓葬,也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交流、碰撞与融合的珍贵缩影。

而那段历史,至今仍在黄土之下,沉默而庄严地等待着后人发现。


参考资料:《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

#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考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历史   壁龛   陕西   夫人   春秋   惊人   身份   秦国   墓道   国君   纹饰   礼乐   车马   文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