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力按在地上摩擦时,是《解压》把我从泥里拽了出来

讲真的,最近这大半年,我感觉自己就像个被按在地上反复摩擦的陀螺 —— 工作、生活、情绪,哪哪都在跟我较劲。

白天对着电脑,眼睛都要盯出火星子了,任务还跟野草似的疯长;晚上躺床上,脑子根本停不下来,跟放电影似的复盘这、焦虑那,好不容易睡着,天也就亮了,然后继续循环……

要不是偶然摸到周婷的《解压》,我真怕自己哪天就彻底 “死机” 了。

一、压力这玩意儿,是怎么把我逼到墙角的?

现在想想,压力这东西真的很狡猾,它不是突然砸下来的巨石,而是像细沙一样,悄咪咪地往你心里堆。

就说工作吧,我在一家乙方公司,客户的需求一天变八百回,每次改方案都像扒层皮。有回连续一周熬夜,改到第五版的时候,客户突然说 “还是第一版好”,那瞬间我脑子 “嗡” 的一声,委屈、愤怒、无力感全涌上来,抱着电脑就想哭。

生活里也没好到哪去。和朋友因为一件小事闹了别扭,我这人又爱内耗,总想着:

“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

“她是不是不想理我了”

……

本来工作就够累了,这事儿一掺和,整个人更蔫了。

最要命的是对过去和未来的纠结。

总后悔 “当初要是没接这个活就好了”“要是毕业选了另一个城市,会不会更开心”;又总焦虑 “下个月绩效能达标吗”“以后年纪大了被优化了怎么办”。

这些想法跟魔咒似的,把我缠得死死的,连呼吸都觉得沉。

二、《解压》里那些 “救命” 的时刻

拿到《解压》的时候,我其实没抱太大期望,想着无非是些 “要乐观”“别焦虑” 的大道理。结果翻开一看,嘿,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周婷写的全是能落到实处的法子,还特接地气,就跟身边朋友唠嗑似的。

(一)换个角度看事儿,真能 “柳暗花明”

书里说 “同一件事可以尝试换个角度看看”,我一开始还觉得是鸡汤,直到自己撞上事儿了才信。

上个月,领导把一个超难的项目丢给我,我第一反应是 “完了,这肯定搞砸,领导是不是想搞我”。

但那天晚上睡不着,突然想起书里的话,就试着换个角度想:“领导敢把这么重要的项目给我,说明他觉得我能行啊!这要是做好了,不就是证明自己的机会吗?”

这么一想,心态立马不一样了,第二天起来干劲儿都足了。

虽然过程还是波折,但最后项目结束,领导还夸了我几句,那成就感,简直了!

现在遇到糟心事儿,我都会先问自己:“换个角度,这事儿有没有好的一面?”

还真挺管用。

(二)变化来了别躲,迎着它说不定有糖吃

“不管是外部环境还是我们的内在心境都会不断发生变化”,这句话我太有感触了。

去年公司部门大调整,我被调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组,当时慌得不行,觉得自己肯定干不好。

但想起书里 “尝试拥抱变化,弹性应对压力” 的建议,我硬着头皮去了解新工作内容,还主动找新同事请教。结果发现,新组的氛围特别好,leader 也很愿意教新人,我在新领域学到了好多以前没接触过的东西,现在反而挺感谢那次 “被迫” 的变化。

现在我对变化没那么怕了,甚至会暗戳戳期待:“这次变化,会给我带来什么惊喜?”

(三)别把情绪都憋在心里,说出来真的会轻松

“我们从人际关系中受到的压力就会逐渐减轻。

同时,我们也得到了一个释放、发泄压力的机会,有助于恢复内心平和、稳定的状态。”

以前我特爱逞强,觉得跟别人说自己压力大、不开心,是件特丢人的事。

直到有次加班到凌晨,实在扛不住了,给闺蜜打了个电话,边哭边吐槽。挂了电话后,我突然觉得心里空了一块,不是难受,是轻松。

从那以后,我开始试着跟信任的人倾诉。

跟爸妈说工作好累,他们会跟我讲 “身体最重要”;

跟朋友吐槽烦心事,她们会陪我骂骂咧咧然后给我出主意。

现在我信了,好好的人际关系,真的是解压的 “特效药”。

三、跟 “反事实思维” 说拜拜,我可算放过自己了

你们有没有过这种情况?就是老在心里 “假设”:“如果当时我那样做了,现在是不是就不一样了?” 我以前特爱干这事儿,尤其是后悔自己当初的某个选择时,能在心里 “演” 上百八十遍。

看《解压》的时候,周婷说 “‘反事实’并非等同于真正的现实,即便我们确实做了另外的选择,也不一定就能够获得理想的结果”,还给举了个例子,说有个人总后悔跳槽,结果真要他想 “没跳槽” 的日子,发现工资低、没发展,反而更糟。

我也试着给自己来了这么一下。

之前一直后悔 “没去大城市闯闯”,但真要我想 “去了大城市” 的生活:房租贵得要死,通勤俩小时,朋友也不在身边……

好像也没那么美好。

这么一琢磨,突然就觉得,现在的生活也挺好的,至少安稳、离家近。

现在再冒出 “要是当初……” 的想法,我就赶紧打住,告诉自己:“当时那么选,肯定有当时的道理,现在过好就行。” 嘿,还真就不内耗了。

四、那些 “负面标签”,我一个个撕给你看

“若是被贴上了负面‘标签’,人们就会受到‘标签’内容的束缚,会变得缺乏自信、态度消极,内心也会充满压力和负面情绪。”

看到书里这句话,我一下就想到自己了。

小时候我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大人就老说我 “这孩子太闷了,以后没出息”。

这话跟魔咒似的,跟了我好多年。上学时,有集体活动我都躲得远远的,觉得自己 “本来就不行,上去也是出丑”;工作后,有需要表现的机会,我也先自我否定:“我性格这么闷,肯定搞不好。”

看了书才明白,这些 “标签” 都是别人给的,我凭什么认啊?

我开始试着挑战这些标签。

公司有个分享会,我硬着头皮报了名,准备的时候紧张得手心直冒汗,但真站上去讲完,发现也没那么可怕,还有同事过来跟我说 “讲得挺好的”。

现在我听到有人给我贴标签,心里会默默说:“你说的不算,我自己什么样,我自己知道。” 这种感觉,爽翻了。

五、亲测有效的解压小招,分享给你们

《解压》里还有好多特别实用的小方法,我试了几个,感觉都不错,分享给你们:

(一)给自个儿整个 “解压角落”

我在卧室飘窗那儿弄了个小角落,放了盆多肉,还有几个从夜市淘来的小玩偶。

工作烦了就坐那儿发会儿呆,看看多肉有没有长新叶,摸摸玩偶软乎乎的,心情不知不觉就平静下来了。

周婷说 “改变周围环境的色彩、布置绿植” 能解压,是真的!

(二)转移注意力这招,百试不爽

有时候焦虑上来了,根本没法做事。我就会去干点儿别的,比如拼拼图,或者跟着视频跳会儿操。

把注意力从 “烦人的事儿” 上移开,等再回来的时候,会发现没那么焦虑了,脑子也清楚了。

(三)别拖!别拖!别拖!

拖延真的是压力的 “好朋友”,越拖越焦虑。

现在我试着用 “五分钟法则”,告诉自己 “就干五分钟”,往往干着干着就停不下来了。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比拖着强太多了。

最后想说的话

读完《解压》,我最大的感觉是,解压不是要把压力完全消灭,那也不现实。而是要学会怎么和压力相处,怎么在压力里找到透气的缝儿。

如果你现在也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真的可以看看这本书。

它不会跟你讲大道理,就是陪着你,一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法子,然后慢慢把自己从压力的泥沼里拔出来。

毕竟,咱们活着,不是为了被压力打倒,是为了好好生活呀。

(ps:书的封面贼可爱,像素风小表情,每次看到都觉得心情好点了,这也算意外收获吧~)

【全新正版】 解压 金盾出版社 周婷 著 ¥27.72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6

标签:美文   摩擦   压力   焦虑   工作   标签   事儿   后悔   领导   发现   朋友   负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