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电视台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文章中分析了近二十年来西方国家对中国产生敌意的真正原因。西方国家的资本积累,依赖于其他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的资源,让美国等上游供应链获得了高利润。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整体水平大幅度提升,其实力水平远超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现在迫切希望采取一系列的压制措施,来打压中国,让中国回到曾经廉价劳动力的状态。
西方商业媒体在国际范围内倡导一种新型的产业选择,将工业生产转移到工资和人力更便宜的亚洲地区,依靠亚洲地区庞大的人工资源,可以保证西方国家在产业链当中继续保持一个高利润的角色。
这种方法虽然在理论体系上面行得通,但是实际实施起来还面临着新员工培养、供应链中断的风险,这必然会导致产业链转移的效率变低,其代价是高昂的。
另一种方法,就是掀起经济战。通过技术制裁、产业断供、额外关税等方法,破坏中国企业在产业发展上面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其资金收入,压低中国的工资状况。
根据美国彼得森研究所发布的产业报告指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所占据的比重正在持续增加,2024年的增加值比重达到了30%,并且中国企业供应了美国27%的中间品制造,中国供应链已经深入了美国产品当中。
苹果公司受到关税影响,正在将全球性产品的制造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越南、印度等地区。但是由于越南、印度等地的工业化发展较为落后,其本土供应链的自给率只有30%,绝大部分的零部件依然需要从中国进口。
并且中国的制造工厂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在72小时内响应新款产品的量产数据调整,而印度工厂则需要6周的时间才能解决该问题。
极大的产业落差,让产品的输出效率降低,其直接影响的就是最上层的苹果公司。而美国的进口关税政策,也让依赖于中国供应链的美国品牌承担了更多的经济成本。
如果将关税的成本移嫁给消费者,提升产品售价,那么可能会迫使消费者选择其他产品。如果将关税的成本自己消化,又会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对未来的技术投入。不管选择哪种方式,美国企业都是中美经济战下的牺牲品。
在半岛电视台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当中,进一步分析了如今美国对中国存有极大敌意的第二技术因素。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面对美国的制裁压制时,展现出了更加紧张的发展趋势。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布局,还拥有自主品牌C919商用客机,甚至在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国也是拔得头筹,持续对西方工业国家进行技术压制。
复杂且高效的高铁产业,将中国各地区串联起来,通过铁路运输模式将远处的地区产业融入到经济包围圈中,实现了全国各地的产业共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大爆发,让中国的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厂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好时期。
除此之外,中国在医疗技术、智能手机产品、人工智能领域等多方面实现了产业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认可。
以上这些技术成就,被西方的某些发达国家视为自己的“专属”,但如今却被中国率先实现,这种在技术上面的格局转变,是史无前例的。
曾经的中国制造,在国际范围内扮演着参与者的角色,其负责的产业分工是最下游的人力制造环节。由于中国企业的人力成本优势,大量的海外企业将制造环节外包给中国企业,以此来实现更高效率的盈利模式。
但是随着中国自主技术和制造产业的不断完善,中国企业正在打破这种被海外企业垄断高价值节点的情况,顺便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可担负的替代来源,这动摇了西方国家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产业根基。
因此,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制裁、产业断供、额外关税等多种手段压制中国企业的发展,其核心目的则是拖慢中国的产业发展。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