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前段时间在紫荆花季,柳州着实火了一把。那满眼的粉红,让人觉得柳州的美是如此的旖旎。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柳州可是一座以重工业闻名的城市,却有这样的风景。
其实这些都是柳州转型所造就的结果,不以牺牲环境来发展重工业,柳州做到了。
不过,在2025年广西地方一季度GDP数据出炉的时候,人们却看到了柳州GDP是720.03亿元,虽然还排在广西地级市中的第二,可是数据却有些让人觉得惨不忍睹。因为增量是—16.19亿元,名义增长是—2.19%。
并且身后的桂林追赶的步伐开始加大,这也给柳州的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压力!
看到这些数据,让人大跌眼镜的同时,不禁要问,柳州这是怎么了?网友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1、说明如今柳州的工业看似强大,但是不赚钱,都是生产一些赔本赚吆喝的东西而已。所以从实际意义来看柳州工业不如南宁。
2、工业被搬空了,重工业之城已经名不副实!
3、广西发展不起来就是柳州拖累的。
4、柳州家里的沙发,桌子,床和碗筷,都差不多搬走了。连不能动的树,房子,井,园子都被盯上了,能怎么样?
5、都是更新换代产品的企业!光吃以前的红利!如果没有新颖设计,或者开发新市场(国外打仗也影响),以后还会更难翻身!
6、柳州从来都是靠自力更生。没有了工业。还有螺蛳粉。
7、有啥奇怪的,柳州三大支柱产业,都是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钢铁、汽车、机械哪个不是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亏得不要不要的!
8、现在陷入一个死循环!口号喊不少,却不能破局!假如教育再私有化,这个城市也就万劫不复了!
9、第一没有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大工业城市,第二没有一个985大学,不然这区位优势想发展不起来都不行了!
10、柳州大企业中,夕阳产业多,应加快高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
面对这样的经济困境,柳州需要的不仅是舆论场上的反思,更亟需一场刀刃向内的产业革新。这座曾经以"桂中商埠"闻名的工业重镇,虽然说已经转型了,但不过是在浅水区,需要向深水区挺进!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
深究负增长背后的结构性矛盾,会发现传统产业转型滞后与新兴产业培育不足形成双重挤压。柳钢集团等龙头企业受钢铁行业周期影响陷入"增产不增收"的怪圈,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转型步伐又落后于长三角竞争对手。更值得警惕的是,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仍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犹如穿着棉袄游泳的巨人,传统产能的沉重包袱正拖累城市前进的速度。
当然了,也不要太过悲观!
因为悲观论调显然忽视了柳州深厚的产业底蕴。在柳工机械的智能工厂里,5G遥控装载机已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螺蛳粉产业园的智能化生产线正将传统美食做成百亿产业;柳东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聚集上百家配套企业。
这些星星之火,揭示出破局的关键在于做好"加减法":既要壮士断腕淘汰落后产能,更要举全市之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集群。
如今摆在柳州面前的是,必须打好三场攻坚战:
1、以工业互联网重塑传统制造基因,推动"柳州制造"向"柳州智造"跃升;
2、依托东盟桥头堡区位优势,构建跨境产业链合作示范区;
3、借鉴德国鲁尔区转型经验,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助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正如柳江在市区画出的那道"U型弯",暂时的低谷或许正是蓄势跃升的前奏。这座见证过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奇迹的城市,完全有能力在新时代续写逆袭故事。
对柳州还是要多一些信心!
柳州加油!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